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

Hi Jane,

疫情在我們的朋友圈和真實生活中都存在了太久,所以今天不跟你說這個,聊聊我的巴厘島之行。因為疫情,我“被迫”滯留巴厘島了一段時間。被迫可能說得有些矯情,因為畢竟是天堂般的熱帶海島,但也確實是無奈之舉。之前,去過幾次巴厘島都印象一般,覺得過度開發,都擠滿了tourists,而不適合Travelers。這次深入巴厘島,體會到了眾多不同。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在Green School採訪間歇在學生操場上,脖子上還掛著Visitor的牌子。

大約近10年前,我曾因做環保專題特別去巴厘島採訪過John Hardy,這個加拿大的知名珠寶設計師(他有同名品牌)突然放棄了原有的城市生活,搬到了巴厘島叢林中心,建立珠寶工坊也就算了,他竟然在叢林中央用竹子建立起一座Green School。這座建築之宏偉,讓我至今印象深刻。這次在巴厘島,我就想看看能不能再次找他聊聊。結果一查,發現真是了不得,John Hardy珠寶簡直成了副業,他全家在竹子之路上越走越遠。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Bamboo U的學員們十幾天吃住一起,親身實踐以竹為材做建築。

他的女兒Elora Hardy專門創立了一個用竹子做建築材料的建築師事務所——IBUKU。為了讓更多人一起將竹子建築廣播全球,她和父母還一起創立了一所竹子大學Bamboo University(Youtube上有學生自制的學習Vlog,還挺動人的。)Elora在TED上現身說法的視頻(近500萬人觀看)我也看了,看完之後熱血沸騰:不但為環保做了貢獻,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方式,真是一種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啊……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我去了Elora工作室設計、建造的全竹子度假村:Bambu Indah。一個經常旅行的不幸是,我越來越難被什麼打動。但是,我又一次被Hardy的作品震撼了。它深藏在一條普通巴厘島人家街巷的盡頭。一進門,就是一座宏偉的三層竹子建築。竹子和自然、手工並不是噱頭,而是真正深入到這裡的血液裡的。這裡沒有可樂,只有自釀的自然口味汽水,就連洗手間垃圾桶裡也用大芭蕉葉替代了塑料袋。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最獨特的體驗是Bambu Indah分了一上一下兩個世界,如果要抵達下面河邊的泳池,要乘坐一個竹子電梯(其體驗之特別,需要你自己感受,我感覺像是Alice in Wonderland掉入兔子洞一樣!)阿勇河畔的泳池也是無添加的天然泉水池,雖然看起來沒有普通泳池的透亮,但確實是百分百的天然和環保……

在Bambu Indah,我覺得我真正到了烏托邦,這裡自給自足,農田變身田園,一切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循環。清風拂面,面對壯觀的熱帶雨林,我又一次被John Hardy一家的勇氣、意志和獨特的生活方式打動。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千人千面,海島生活也如此。你可以擁有每天宿醉,Party通宵的巴厘島,也可以用Eat, Pray, Love中洗滌心靈的巴厘島。你可以短暫停留,也可以像John Hardy一家一樣真正植根於此。海島還是不變的海島,心境、體驗不同,全在你自己。在閉關隔離中生活的我也與你共勉,隔離生活也一樣,心境、體驗都靠自己塑造。

Yours, in confinement,

SSS

🌊

Dear SSS,

好久不見。

最近過得有些低迷,收到你的來信,覺得應該舒活舒活手指,讓堵在胸口的千思萬緒流動一下。我們談些什麼呢?就談你說的,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吧。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這是11年前的照片,在大堡礁,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獨自旅行。我那是個揹包客,搭廉價航空、住小旅館,內心卻覺得自己是個真正的traveller。

2015年聖誕節,我去過一次巴厘島,作為一個典型的遊客。住五星resort、玩白水漂、白天就在懸崖上喝得醉醺醺。海島對我的意義向來就是休息、調整,滿血復活、離去。但我知道,的確有不少人,長久居住在海島,也有不少人,去海島尋找人生的各種答案。在我的第一印象裡,巴厘島,不是印尼人的天下,更是西方人的。

你談到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讓我想了很多。我們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負責任。該唸書的時候要念書,該立業的時候要立業。所以,大學畢業以後,大多數人是去找工作,在社會上一步一個腳印紮根。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這張照片,是在昆士蘭州一個叫airlie beach的地方拍的,我隨帆船出海三天後重新回到陸地上,身上的tee shirt是幾塊錢買的,帆船上只有我一個亞洲女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而西方年輕人向來有gap year的概念,大學畢業以後,不著急就業,而是滿世界去尋找答案。聽起來很扯,是不是?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能有什麼困惑?需要用一整年的時間去浪跡、去尋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但的確有很多年輕人在人生的初級階段,在同齡的我們正忙著實現各種夢想的時候,去尋找一些也許不會有明確答案的答案。

我有一個小女友,倫敦政經畢業的那年,被男友提出了分手。男友是瑞士小夥,也倫敦政經畢業,他說要暫時分手,去無人之境學習哲學,要去尋找一些答案。小女友頗為不理解,說,那是分手的藉口,是bullshit,誰會因為要思考人生而斬斷情絲?好不容易名校畢業了,不好好找份體面工作,要去認識自己,是不是隻是膽怯,是不敢離開象牙塔?

如今我絲毫不懷疑,我覺得這並不是藉口。只是我晚熟,明白這些的時候,已經是不知不覺困惑經年之後。大多數少年都是困惑的,不明前路,卻沒有機會認清自己,隨波逐流了多年之後,才恍然大悟,捫心自問,這是我想要的嗎?甚至於,很多人連醒悟的機會都沒有,一直如螻蟻般奔忙著。

珠寶事業發展地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去叢林,而放棄主業可惜嗎?而烏托邦真的存在嗎?海島不就是用來度假的?呆幾天,滿血復活離去,而呆在那裡不回來的人,是在逃避什麼呢?他們真的對自己負責任嗎?這樣的日子,會空虛嗎?能受得了幾天?這些疑問,與我的小女友被分手時生出的疑問,八九不離十,雷同地盤旋於你我“正常人”的腦海。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好多年,我的facebook頭像都是這張風塵僕僕的照片。

人要任性地活著,終究不容易,需要能力,也需要不怕失去的勇氣。事業的停滯、環境的變化、愛人的離去,都是你對那個自我“負責”有可能要付出的代價。灑脫是談何容易的,有些人幸運,找到了自我、留在了烏托邦、在新的環境裡獲得了成就和平靜。有些人左顧右盼、不尷不尬、進退兩難。我一直說,要天涯浪跡、野鶴閒雲是很難的,大多數人做不到的。

但你說得很對,千人千面,這才是健康的生態。但如今的社會,對人的要求太單一了,世人往往只認你是否漂亮、是否聰慧、是否成功,卻無人關心你是否能找到內心的安寧。你若太自我、太偏離,就會被人judge,非主流向來被人葉公好龍似地神往,但向來都不好過。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上週五的柏林湖區,我終於出門走了走。

我也從超大城市搬到了寂靜的柏林,走進了我的烏托邦,過上了無人問津的生活。但我年少的時候,不會料到自己會是這樣的境遇。我覺得實在是勇氣可嘉,放棄了很多曾經拼命追逐的東西。我接近30歲的時候,一個人出遠門,在新西蘭開一個房車,晃盪了一個月,那時候,我才開始問自己,20歲到30歲的那十年,我在幹嘛?我努力追求的那些東西,與天賜的那個我自己,契合嗎?我見到新西蘭滿地憂傷又清醒的年輕人,真是羨慕啊,為什麼他們年紀輕輕就與自己對上話了呢?我怎麼就混沌懵懂了那麼久?

然而,羨慕歸羨慕,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你是大學畢業就知道要認清自己,還是大費周章、兜兜轉轉,人的一生,能認識自我、忠於自我,都是珍貴的,都是幸運的,都是天賦異稟的。能過上一種死心塌地的生活,無論富貴貧賤,無論是否被普世認同,其實都是少數。

仔細想想,你是一畢業就去深山老林裡思考哲學,還是功成名就之後去巴厘島倒騰竹子,都談何容易?但沒有面包之前,就想要在那麼大的世界裡認清楚自己可恥嗎?有資格嗎?負責嗎?

如何才能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 Hi Jane

等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這個世界可以更多元、更寬容、更標新立異,那些可以過上灑脫、任性又負責的人生的人,才不至於被你我這般羨慕吧?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