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电视巨头,曾蝉联20年销量冠军,被美企坑44亿,今掉队严重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也是日新月异。在90年代,中国家电是日韩品牌的天下,进入到新世纪后,国货品牌快速崛起,成为了市场的主导。而即使是这样,国货品牌也经历了多轮的洗牌,一些曾经知名的品牌相继没落,令人惋惜。

在电视领域,如今想到的品牌是海信、TCL、创维三巨头,以及互联网电视黑马小米。TCL是全球市场卖得最好的中国品牌,而小米和海信,一个是中国零售量第一,一个是零售额第一。不过,说起来在它们之前,有一个曾经蝉联20年销量冠军的霸主,如今却被甩在了身后,呈现没落之势,它就是四川长虹。

没落的电视巨头,曾蝉联20年销量冠军,被美企坑44亿,今掉队严重

说起长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曾经是很多家庭的首选电视品牌,是品质的代表,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它的耐用赞不绝口。不过,如今对于长虹集团来说,电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业务。根据2019年长虹财报显示,总收入为887.9亿元,其中电视业务收入111.3亿元,同比下降16.1%;IT综合服务业务收入264.2 亿元,是贡献最多的一块业务。按销量排名,长虹排在全国第五,落后于小米、海信、TCL、创维。

军工品质,价格战鼻祖

长虹的品质一直不差,主要源于其军工企业背景。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长虹机器厂,这是一家专门研发生产雷达的企业,所以技术背景很强,而且注重品质。进入70年代后,开始进入电视领域。

不过,长虹的真正的崛起靠的是灵魂人物倪润峰。1985年,倪润峰接掌长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向松下学习,并引进了CRT彩电生产线,将长虹带向高峰。

没落的电视巨头,曾蝉联20年销量冠军,被美企坑44亿,今掉队严重

不过,真正让长虹称霸的策略是“价格战”,后来的国美价格战,京东价格战,以及奥克斯价格战,都算是后辈了,在家电领域最早的价格战玩家当属长虹了。在90年代,长虹发起多轮价格战,用低价补贴消费者,引发抢购狂潮,长虹销量扶摇直上,也让同行痛恨。

业绩暴涨,长虹也在1994年就登陆上交所,成为为数不多的家电上市企业。倪润峰也因此获得很多荣誉,还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三次战略失误,黯然退场

市场越开放,发展得就越好,当长虹处于行业第一之时,并没有想着通过技术创新,再攀新高,却想着垄断,和8大彩管厂签订垄断供货协议,想靠这样的方法逼死对手。可惜的是并没有如愿,最终自己还留下了67亿元的库存。

之后,长虹想走向国际,开启全球化之路,和美国APEX公司合作,先供货后首款,没想到对方使用拖延策略,最终欠款44.5亿元,变成了一笔坏账无法收回。这等于是给长虹带来了40多亿的亏损,倪润峰经此事件后就黯然离场,让赵勇接了班。

没落的电视巨头,曾蝉联20年销量冠军,被美企坑44亿,今掉队严重

不过,赵勇上任后,立即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失误,那就是重金押注等离子电视,结果等离子电视并没有火起来,而是被液晶电视取代,这一失误造成投入的40多亿打了水漂。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长虹没有继续强化其电视品类的主导地位,而是开启了疯狂的多元化发展,涉及空调、冰箱、电池、手机、机顶盒、房地产等等十多个行业,逐渐分散了精力,电视业务更是一蹶不振。2011年3月14日,“四川长虹”的收盘价为4.00元,仅为1997年股价的6%,没落之势不可阻挡。

没落的电视巨头,曾蝉联20年销量冠军,被美企坑44亿,今掉队严重

长虹电视的没落核心还在于创新不足,在其他品牌从外观到功能上,不断创新,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时,长虹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不仅毫无个性,也不符合年轻人审美观点。

如今,长虹集团虽然还有800多亿的营收,和一些千亿家电企业相比,落后不是那么多,但各个业务版块都表现平平,处于二三线的地位。唯一值得拿出来一说的就是压缩机,2018年和2019年, 分别卖出4947万台、4820万台,同比增长6.1%、0.7%,继续保持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第一。

2018年,长虹以8000多万的价格出售了位于上海的长虹大厦,比其半年的利润还高。家电企业走多元化路线并没有错,但是首先要保证一个品类处于领先地位。如海尔冰箱多年是全球第一,海信电视也一直是中国第一,格力空调称霸全球,美的在各个业务都是一二名。长虹的底子还在,不过可能也是因为总部在三线城市绵阳的原因,各方面的节奏都无法和处于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