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动不了,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希望她活着”老来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只要天气晴好,人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对老人:老先生用轮椅推着瘫痪的老伴在小区便道上漫步,享受阳光的恩赐与和风的爱抚。走累了,老先生就坐下和老伴儿唠唠家常,说是唠,其实是老先生自己说,因为轮椅上的老伴已经失去了语言功能。老先生对老伴儿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活着,你活着,咱们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孩子们回家就能叫声妈。”

“她动不了,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希望她活着”老来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老先生叫杜风敏,今年81岁,老伴儿李秀珍和他同岁。而鲜为人知的是,杜风敏也是一位病人,他曾罹患胃癌。老两口这样相濡以沫的场景已经持续了19年。

重阳节,让我们把爱和祝福送给这对老人。

家庭突遭变故

60年前,杜风敏与李秀珍是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又成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同事。20年前,老两口先后退休,原计划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即将开启。

但,天有不测风云。

2001年,李秀珍突患脑梗。住院两个多月,杜风敏日夜守在病床前。两个女儿和老家的亲戚轮流到医院照顾,劝他回家休息会儿,杜风敏总不放心离开,在他眼里,生病的老伴儿只有自己最懂。女儿们来医院了,他就抽空儿跑到医生那儿请教护理知识,光护理笔记就记了厚厚一大本。

出院后的脑梗病人后期康复很重要,为让老伴儿尽快康复,杜风敏跑到书店买来《现代中医康复学》《西医内科护理学》《临床营养学》等书籍,边学边用。在他的细心照料下,老伴儿的身体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只是右半身肢体运动及语言表达能力稍差。

“她动不了,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希望她活着”老来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照顾一个偏瘫病人几个月还行,长年这样照顾下去,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身体肯定吃不消。几年下来,杜风敏的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又出现了乏力腹痛等症状,2005年,他被医院确诊为胃癌中晚期。

这个家再一次被命运痛击!

“我不能死,我死了老伴儿怎么办,那不给孩子增加了拖累。”手术醒来后,杜风敏说的第一句话让周围的人动容。医生激励他,癌症病人想活着也不难,除了配合医生的正常治疗外,病人顽强的意志和愉悦的心情也很重要。杜风敏将医生的话深深记在心里。

家里有了两个病人,女儿把老家的亲戚叫来帮忙。杜风敏一个疗程的化疗结束后,结合医生的建议,他改用中药治疗。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癌症治疗的资料,并每天到公园抗癌乐园锻炼、交流抗癌心得。靠着科学的治疗和战胜疾病的强大意志,两年后,杜风敏的癌症奇迹般康复了。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2008年,就在杜风敏的癌症基本康复后,老伴儿脑梗再次复发。这次比上次严重得多,治疗后,老伴儿命保住了,但留下的后遗症是重症偏瘫,只能长期卧床,而且语言功能彻底丧失。

是你流淌着爱

清晨,窗外的鸟叫声准时唤醒了老两口。“秀珍,起床了”,随着一声深情的呼唤,杜风敏开启了他每天的“一二二五五”工作流程——这是他多年照顾老伴儿总结的成功经验。

杜风敏兑好温水,试试水温,用毛巾给老伴儿擦洗一遍全身,这是他工作流程的“一”。然后给老伴儿洗好脸梳好头,按摩伸展四肢十分钟。做这些事情时,杜风敏总会和老伴儿说会儿话,都是些“昨晚睡得怎样”“外面天气如何”“今天早餐吃什么”之类的温馨家常。杜风敏坚信,尽管老伴儿智力受损,但她终会感知到这份浓浓的爱意。

这天的天气很好。吃完早饭休息一会儿,上午八点半,杜风敏把老伴儿抱到轮椅上到户外运动,上下午共两次,每次运动两小时,这是他工作流程的“二二”。老伴儿左手能动,杜风敏像教小孩一样教她左手转动轮椅做转圈运动。两小时运动下来,老伴儿身上都会微微出汗。杜风敏看过《现代中医康复学》,知道户外活动的好处——长年卧床的偏瘫病人一定要晒太阳,这样能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同时适度的活动对偏瘫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她动不了,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希望她活着”老来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重症偏瘫病人活动量很小,营养医生说要少吃多餐,每天五顿饭为宜,而且餐餐都要是流食。每天准备五顿有营养的病号饭也是项大工程,这是杜风敏工作流程的第一个“五”。杜风敏研究过病人营养食谱,结合老伴儿口味,制定出一日三餐。饭做好后,用料理机打成糊,然后把床头摇起,一勺勺地给老伴儿喂下去。每天上午10点左右是水果餐,杜风敏会准备三种水果,打成果汁。下午5点左右是牛奶餐,杜风敏会准备一杯酸奶。五顿流食,都要一勺勺地喂下,这一勺勺饭里流淌的都是杜风敏对老伴儿深沉的爱。

大小便是重症偏瘫病人的一个难题。杜风敏请来了医院康复科医生,医生教他给老伴儿下尿管和深部灌肠清宿便,灌肠要用中性肥皂水和清水,每五天进行一次,这是杜风敏工作流程的第二个“五”。学会了下尿管和灌肠,老两口的生活质量都有了提高。有了杜风敏的精心照顾,老伴儿2008年卧床以来,从没生过一个褥疮,脑梗从未再复发,康复医生听说后都为杜风敏的爱心和耐心点赞。

幸福来敲门

天佑好人。照顾老伴儿的同时,杜风敏的身体也越来越好。“这得感谢你妈,每天照顾她,推着她到小区里散步,对我来说都是锻炼。照顾病人锻炼身体一举两得,何乐不为?”每当女儿提出找人来护理时,杜风敏总是这样豁达地说。

古语里有句负能量的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曾有邻居问过杜风敏,“你照顾一个卧床的病人十几年,就没有不耐烦想放弃的时候?”杜风敏说他从未有过,“我总想起老伴的好,想她曾经为家庭的付出。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我的老伴儿。老伴儿还自封‘两管干部’——管家管孩子,有了她的默默付出,两个女儿都很成才,老家的父母很幸福,我在单位工作也很顺利。”一想起老伴儿的这些好,杜风敏就说照顾她理所应当,怎么会有不耐烦呢?

“她动不了,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希望她活着”老来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家庭有了爱与付出,幸福就会来敲门。“秀珍,咱俩的退休金又涨了”“秀珍,咱女儿评上高职了,女婿晋升加薪了”“两个外孙子都考上名牌大学了。”每次“汇报”起这些幸福家事,老伴儿黯淡的眼神里总会放出亮光,嘴角上泛起笑意,她感受到了家庭的幸福。

从年轻时校园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海誓山盟,到如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白头相守,这对老人的爱就像经年的美酒,历久弥香。爱会传承,杜风敏的付出女儿都记在心里。重阳节快到了,敬老的日子里,女儿在日记里写下了献给父母的祝福,“我的父亲,总是默默为家里的每一个人奉献出他的一切,家的脊梁,爱的港湾。父亲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感谢父母,他们教给了我怎样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父爱是座山,母爱像条河,山拥抱着河,河滋润着山。愿他们继续‘幸福着你的幸福’,相伴走过余生。”

(燕都融媒体记者 张培培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