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批援鄂國家醫療隊撤離:千言萬語道不盡感恩、感謝

  15日,武漢市民自發上街送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這支醫療隊1月26日抵達武漢,在武漢同濟醫院重症、危重症病區堅守了80天,也是最後一批離鄂離漢的國家醫療隊。至此,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助湖北醫療隊全部撤離。

  “1月26日起,北京協和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的186名隊員先後馳援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整建制接管C棟9樓西區重症、危重症病房。我們忘不了,你們在中法新城院區整整80個日夜,救治武漢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身影……”在送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儀式上,同濟醫院黨委副書記、中法新城院區抗疫重症定點醫院院長鬍俊波動情地與186名醫療隊隊員告別。

  胡俊波說:“他們收治的危重症病人是最多的,很多危重症病人在他們的手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從危重症變成重症,從重症變成輕症。他們也是堅守到最後的國家(醫療)隊。千言萬語道不盡感恩、感謝。”

  兩個多月來,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所接管的重症病區在運行的69天中,共收治109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救治任務最繁重的時候,32名收治患者中有20多人接受有創呼吸支持。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告訴記者,醫療隊在不斷“闖關”的同時,也總結出了針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經驗。他說:“我們採取了‘包床到人、包床到組’的方式,每個病人都有一組人、一個人去盯,讓他的治療得到延續、不中斷。還有一個是三級查房。讓每一個病人都得到最好的治療,體現著整個醫院的智慧和知識。”

  送別儀式現場,前來送行的市民、志願者舉出了“感謝首都,因為有你,武漢不怕”的歡送橫幅。醫療隊隊員們也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向送行的市民們致謝,告別這座戰鬥了兩個多月的城市。

  韓丁說,雖然“歸心似箭”,但更多還是不捨。提及接下來的安排以及最想做的事,韓丁說:“我們在這裡和武漢的同行以及所有的武漢市民一起,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回到北京,先隔離兩週,然後開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想做的事就是(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因為我們的團圓飯沒吃成,過年的時候得到通知,初二就來到武漢,所以最想和家裡人吃頓團圓飯。”

  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說:“我是2月7日來的,來的當天,我就覺得飛機怎麼飛得那麼快,從北京很快就到了武漢。氣氛很壓抑,心情也很沉重,當時確實不知道我們到底能不能回去。今天,我們基本上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這就是中國的速度。這是我今天由衷的感受。”

  另據瞭解,這支援鄂醫療隊撤離後,還有20名專家、88名疾控專員繼續留守武漢,負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

  1月25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救治定點醫院,是最早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醫院之一。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包括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在內的4.2萬餘名各省區市援鄂抗疫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們,鑄就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傳奇,也留下了重症救治的中國方案和經驗。

  作為守護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重症救治戰場被稱為抗擊疫情的“風暴中心”。在共計4.2萬餘名各省區市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中,有三分之一的骨幹力量被派往支援重症患者集中收治醫院。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在很短的時間裡,我們就提出要做重症醫院,迅速徵集一些綜合實力強的醫院,把它變成重症收治醫院。一開始就3家,武漢市肺科醫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但是很快就發現不夠,所以就變成9家,但仍然不夠,所以就有了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這都是以重症收治為主的。”

  在重症醫院,調集精銳醫療力量,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區已是常態。張抒揚認為,這既能發揮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優勢,又能形成統一管理、統一流程、統一規範的整體救治力量。她說:“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是一個多學科團隊,發揮協和國家隊特別是綜合診治的能力,能用的辦法都用上。”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力強,重症患者比例較高,其救治涉及傳染、呼吸、重症、護理等主要專業,也涉及心內、腎內、消化、神內等多個專業,還涉及臨床檢驗、醫學影像、病理生理等多個基礎醫學領域。

  韓丁表示,通過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比如聯合醫務處、護理部、院感控制部,組建插管小分隊等方式,凝聚起了醫院與醫療隊的合力。他說:“在重症病房,首先就要進行一個多學科團隊的協作,前後方聯動。因為(新冠肺炎)影響的病臟器不單純是肺臟,而是全身各個臟器、各個系統。”

  從2月20日到3月18日,6輪定點醫院重症巡查工作在湖北省全省陸續展開,成為推動全省重症救治同質化的重要手段。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說,加強護理力量和精細化管理,成為3月下旬開始重症救治的重點。他介紹:“3月底,部分醫療隊陸續撤離以後,戰線開始回收。我們按照定點醫院分工,專家組成員要一起到病房查房,然後(進行)病例討論,包括死亡病例討論。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降低病亡率。”

  醫療隊專家通過開展病理研究、抗病毒治療、氧療與呼吸支持、全程多學科診療等手段,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中國方案慢慢成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漢,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重症發生率是全國全人群相應比率的兩倍。國家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杜斌坦言,由於年齡的關係,高齡老人的認知能力和自理能力也相對較差。有時候,心理支持顯得非常重要。他說:“比如醫務人員在工作時間許可的情況下,跟病人交談,包括給病人剪指甲、理髮等進行的一些特別細緻的生活護理,其實更多的是建立起病患和醫務人員之間的信任。有了這些信任,所有的治療才能夠真正落實到病人的身上。對有一定認知能力的病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在整個治療過程當中,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徵得同意之後,對於醫生來講,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這也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她說:“從醫學本身來講,不分貧富貴賤、年齡、種族、性別,在醫生眼裡都是生命。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也決定了對於所有患病的人群,我們都要全力以赴地救治,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生命。”(記者凌姝 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