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向南通”系列之二:重塑产业格局 重回“苏南阵营”

最美人间四月天

在经历了这场新冠疫情

带来的至暗时刻之后

“春天”终归到来

摘下口罩,在疫情渐稳后的第一时间,南通市委市政府奋蹄扬鞭,以浩大的声势举行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通商大会,向广大企业家和投资者传递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信号。(据了解,该大会原定的举办时间是2月1日,正月初八,也就是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和大项目招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南通“向南通”系列之二:重塑产业格局 重回“苏南阵营”4月7日至9日,市委书记徐惠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又亲自率团,携60多位市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踏访苏南三市,深度考察学习,推动与三市的全方位合作。

当前,南通正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多重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叠加的历史“风口”,距离“GDP万亿俱乐部”也只差临门一脚。省委对南通寄予了“争当沿海崛起的龙头先锋、打造江苏发展新增长极”的厚望。

市委书记徐惠民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新时代南通“发展四问”,振聋发聩。

发展四问

1 面对新机遇,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2

3 面对大项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面对争先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4

“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个全方位战略路径的明确,更是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成功不是纸上的规划,仅有熊熊燃烧的满腔激情远远不够,成功还得有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智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蓝图变为现实。从精神到经验,全方位学习苏南先进,正是题中之义。

南通“向南通”系列之二:重塑产业格局 重回“苏南阵营”

去年南通GDP达到9383亿元。经济总量在省内仅次于苏州、南京和无锡,稳坐江苏第四把交椅。对标苏南先进,南通经济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南通的工商业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基础,也是全省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南通经济一直面临着“有高原而无高峰”的窘境,截至2019年,南通千亿级实体制造业企业仍然是一片空白。放眼苏南,苏州已有恒力集团、沙钢集团、盛虹集团、协鑫集团以及亨通集团五家企业营收超千亿;无锡则有海澜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澄星集团三家千亿级企业;常州也有中天钢铁集团年营收超过千亿。

亨通集团 VS 中天科技

此次南通党政代表团在苏州参观的其中一站,就是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集团,从主营业务来看,这家企业与南通制造业龙头中天科技集团高度重合,两家企业光通信网络和电力传输业务都占到主营业务80%以上;都受益于5G网络建设,是国内5G光纤光缆产业链的主要企业;上市时间上,中天科技2002年10月24日上市,亨通光电2003年8月22日上市,前后相差不到一年。2008年时,中天科技营业收入29.12亿元,净利润1.46亿元,亨通光电营业收入14.38亿元,净利润1.065亿元,中天科技营业收入是亨通光电的2倍,净利润是亨通光电的1.5倍,两家企业差距明显。然而12年后的今天,亨通光电已经率先跻身千亿级企业,其跃升速度明显超过了中天科技。

龙头企业体量大、技术强、效益好,在行业内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地区、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很强的带动能力。龙头效应既像一块大磁铁,具有极强的产业链上下游吸附能力,又像一座灯塔,能够普照四方,指引发展方向。南通经济要从量变达到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培育出几个龙头企业,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南通产业基础雄厚,家纺、建筑、船舶修造等都是知名的产业名片,集群效应显著。然而,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这些“家底”集群,大多是通过市场的长期调整和积累逐步形成,对于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南通亟需提速。

以集成电路产业(电子信息或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虽然苏州、无锡和南通,都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也都处于全国前十的位置,但三市的发展速度并不均衡。

1 无 锡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的先行者之一,无锡是全国少有的具备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和支撑服务完整产业链的城市。尽管已经在2018年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千亿的城市,但无锡并无丝毫懈怠,反而大有愈战愈勇之势,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项目、投资86亿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厂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让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集聚规模越来越大。

2 苏 州

苏州在2000年以后,连续引进英飞凌、飞兆半导体、AMD、瑞萨等一众国际大厂,依托高质量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崛起。如今,苏州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院所,中科曙光、澜起科技等一批旗舰项目相继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2019年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苏州有8家企业获封中国半导体六大领域的TOP10。

3 南 通

再看南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通富微电在2015年,一举拿下AMD中国苏州和马来西亚槟城两个工厂各85%股权,全球行业排名跃升至第8位,企业位于苏通园区的智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产业化基地之一。从2017年开始,南通连续3年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大力定向招商,相继吸引越亚半导体、京芯光电、恒润电子等一批优质集成电路企业落户,呈现喜人局面。但是,从产业链培育的速度、生态链打造的深度来看,南通与苏州、无锡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

进一步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聚,是南通当前亟需补上的一环。围绕主导产业通盘考量、链式招商,加快形成既有大项目带动、又有中小微支撑的产业生态,更好发挥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围绕优势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此外,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南通虽然已有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但整体层次仍然偏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仍然偏慢。虽说行业没有高低之分,但在技术领先性、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差别还是客观存在。特别是在未来产业的布局上,苏州的生物医药、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以及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等,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未来潜在的爆发点和增长极。

南通必须谋划长远,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推动现有产业向链条高端迈进,打造更多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另一方面,积极布局适合自己的未来产业,做好未来梯队培育,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

高质量发展的“ 强引擎 ”

纵观苏南各市,一大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大企业都在关键阶段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此,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主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实现与苏南产业链条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

牵手苏南,加快合作,南通实际早已蓄势而动,并且持续发力。总部苏州的恒力集团,十年前选址南通滨江,建设恒力南通项目,目前一期已投产,二期年内可全面达产,总投资300亿元的三期也已签约,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300亿元。起步常州的中天钢铁集团,有感于南通方面的真情合作和热情服务,毅然选址通州湾,投资建设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今年年初已正式启动建设。落户无锡取得极大成功的融创文旅城项目,在近日召开的南通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也与我市成功签约,总投资380亿元,在港闸区建设“南通版”融创文旅城……

今年是南通确定的“ 大项目突破年 ”

目前,全市在手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超过20个,投资总量比苏州还多500亿。在刚刚结束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通商大会上,20个重大民企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

上海市江苏商会会长、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深切感受到南通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澎湃热情和旺盛斗志。”

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才平认为:“南通各级干部为了项目推进,把家庭抛在身后,只要需要,随叫随到,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于心。南通干部实干争先的拼劲、敢作敢为的闯劲、只争朝夕的干劲,让我们深刻觉得,选择南通是我们“二次创业”的最佳决策。”

正面短板,拥抱机遇,迎接挑战!站在百年难得的历史“风口”, 市委党校季建林教授认为,南通必须打破小富即安的小城思维,将“包容汇通、敢为人先”的城市品格彻底激发。

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呼唤“狼性精神”!牢牢牵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咬定目标,守住底线,能快则快,做大总量,南通,必将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重塑产业格局,重回“苏南阵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