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自古以來,外交工作就是個考驗智慧手腕的苦活。

而放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史上,外交這“苦活”,更是一代代奇招迭出,多少連橫合縱的智慧,困局下力挽狂瀾的精彩,今天早已被奉為智慧寶典,惹得多少奮鬥中人掰碎了學習。但比起這些精彩事兒,同樣值得記住的,卻還有另一類“蠢事”:歷朝歷代,那些愚蠢的外交政策。

比如下面這倆樁,樁樁都是“好牌打爛”的典型,結局看似啼笑皆非,但細品其中過程,卻都是永不過時的警醒。

一:楚懷王貪利背大義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狂飆突進,拍翻了老對手魏國後,就朝著關東諸國呼嘯殺來。熟料兩個新對手,卻成了強勁攔路虎:到公元前318年時,戰國列強已形成了秦楚齊三足鼎立的態勢。特別是楚懷王執政的楚國,國力也正是強盛時,不但是列國抗秦的縱長,還和齊國結成聯盟,儼然一把好牌在手,“強強聯合”的效果也極好——齊楚聯軍一度拿下秦國重鎮曲沃,把志在天下的秦國,牢牢懟在函谷關內。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對這個嚴重局勢,秦國當時不能坐視,應對的辦法,也是相當簡單粗暴:連橫脫齊。

怎麼扔?也就有了史上著名的“張儀使楚”劇情:秦國外交家張儀出使楚國,號稱只要楚國跟齊國斷交,秦國就送給楚國六百里土地。楚懷王一聽就兩眼放光,饒是滿朝文武苦勸,卻還是一腳就往秦國陷坑裡踩。先爽快和齊國“分了手”,盟友活活變了仇家,再伸手朝秦國要地,卻不想被秦國乾脆爽約,結結實實被耍一把。

不甘被耍的楚懷王一怒動兵,可秦國只是怕齊楚聯手,卻不怕和楚國單挑連續“單挑”幾場,都把楚國打的大敗。

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秦國白耍一通,又和老朋友齊國結了仇,趁楚懷王被秦國打花,齊國也連連爆錘,昔日“小弟”韓魏各國也趁火打劫。曾經堪與強秦爭鋒的楚國,就這樣一步邁錯,跌入了衰退深淵。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後人說起這掌故,常笑楚懷王蠢,可這事也好有一比:就好比有人說,放棄眼前既定的發展戰略,就可以立刻拿到眼前的一筆錢。這樣的糾結抉擇,各行各業,多少人又曾做對過?

許多不可思議的愚蠢,都是從這樣短視的貪婪開始。

二:齊國亂打任性

比起被坑慘的楚國來,被楚國的“分手”的齊國,卻是秦國更狠的對手。

如果說楚懷王時代的楚國是“強盛”,那麼齊閔王時代的齊國,卻堪稱如日中天。由於繼承了齊威王齊宣王兩代勵精圖治的家業,即位後的齊閔王,腰桿子就十分粗壯。甚至還逮住秦國一頓暴打,連函谷關都一度拿下。對付這樣一位“牌更好”的對手,叫他主動扔牌當然有難度,但秦國卻很快鬆了一口氣:這齊閔王,簡直是亂砸牌。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戰國弱肉強食,列強徵戰本不奇怪,但稍理智些的強國,都要講究個量力而行。哪怕後來強到一家獨大的秦國,也通常是拉一家打一家,用盡“遠交近攻”的手段。可放在齊閔王身上,這事全省了,他的套路,就是“不服就幹”。

於是,短短數年間,兵強馬壯的齊閔王,一直是四面出擊,不但一度和秦國並稱“東西帝”,外交更到了“逮誰滅誰”的地步,一頭沒打完,另一頭就接著打,稍擦出點火花,接著就是大戰火,以《戰國策》的統計是“南攻楚五年……西困秦三年”,幾乎就是撒開了拳頭四面亂打,效果如何?套《史記》的話說:諸侯皆懼。

可這威風八面,代價也慘重,再強的國力,也禁不住這一通糟蹋。於是沒折騰幾年,齊國就鬧的國力疲敝。而且“諸侯皆懼”的代價,就是集體拉仇恨,以往大家聯合抗秦的套路,變成了大家聯合抗齊,連老對手秦國都加入了“抗齊聯軍”,然後就是五國聯合伐齊,接近巔峰的齊國被狠踹一腳,徹底跌入了谷底:一度七十座城丟光,雖說艱難復國,卻是一蹶不振。

中國古代有哪些愚蠢外交政策?

空有蠻力,缺少理性頭腦,熱血的背後,就是蠢。

參考資料:《戰國策》、《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