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七月的桑巴瓦,空氣中氤氳著vanilla(香莢蘭,又名香草、香子蘭)特有的香味兒:富集著奶油、水果、焦糖、蜂蜜和鮮花的多種香氣,蘊含著烘焙甜點時的溫暖、甘美和香醇,勾起了我對香草冰淇淋和咖啡的無限遐想,齒頰間不經意地湧出了香草巧克力的味道,竟是那般香甜可口,那般絲滑柔潤……

香莢蘭被譽為天然的“香料皇后”,富含香蘭素及多種揮發性芳香成分,它散發著濃郁的、魔幻般的複合香氣,人工方法至今無法合成,香得美妙絕倫而又獨特高雅,可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味覺奇蹟,亦可作為調香原料加入高檔化妝品和名煙名酒中,因此又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稱。

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桑巴瓦位於馬達加斯加東北部沿海地區,有著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這裡宜人的自然條件很適合種植香莢蘭,是馬島香草的主要產區,年產量佔全球香草總產量的80%左右,因香草醛含量高、香味濃郁、品質上乘而深得國際市場的青睞。

香莢蘭是一種三年生攀援性藤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最早是由印第安人通過人工輔助授粉培育出來的,與可可豆一起被供奉為神靈的專享食物。十六世紀隨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入侵,香草和巧克力被傳入了歐洲大陸,廣泛應用於各式甜點和飲品,成就了一種特殊的味道——香草味兒,就此開啟了香草在甜點界的“統治地位”。

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香草不是草,是vanilla的豆莢,生長於熱帶雨林中的它是一種大型的蘭科香料植物,根部較淺,附於地面,長可達數米,攀援在木枝上,莖葉肥厚,肉質,每節生一片葉和一條氣生根,果實為肉質莢果,就是被尊稱為貴族香料的香草。

初次見到香草,是在一間陰暗涼爽的庫房裡,它深褐色、長棒狀的外表很不起眼,摸上去很柔韌,裝在塑料真空袋裡,成捆地堆放在貨架上……我暗忖:也許是商業炒作有意抬高了它的身價,有傳說中的那麼玄乎嗎?不經意間忽然嗅到了滿室的陣陣幽香,咦?真的有別於尋常的花香,沁人心脾而又刺激味蕾,是什麼味兒呢?很獨特的一種香味,是甜點味兒嗎?哦,是香草巧克力的味兒!被塑料袋包裹著的它,正幽然地散發著濃郁的獨特香味!主人拿來一根剖開的豆莢,內有無數個細小密集的黑子兒,示意我用指尖蘸一點品嚐,入口後馬上感覺到了它的香甜可口和細膩油潤,綿長的後味兒還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呢,對這個“黑精靈”的膜拜心理也油然而生!

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香草是僅次於藏紅花的貴重香料,物以稀為貴,總有它的道理在其中:香草的產地比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馬達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亞這二個熱帶地區;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需要炎熱潮溼的氣候、充沛的降雨量、足夠的光照、適宜的遮蔭度;生長週期較長,種植第三年才能開花結果,每株一天只開一朵花,每朵花清晨開放正午凋謝,必須在開花後6小時之內迅速完成人工授粉,只有授粉成功後才能結豆莢,豆莢生長髮育至15~25c m需耗時9個月……耗費的人力很大,產量卻很低;加工過程很複雜,莢果由綠轉黃時必須及時採摘,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去除多餘水分,促成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殺滅各種水解酶,保存諸多的糖分和氨基酸,使種子裡的酚類物質凝聚成有色分子團,豆莢驟變成深褐色,並與種皮上的酵素充分酵解後釋放出香氣……

緊接著還要在太陽下暴曬,再用布包裹著使其“發汗”,經反覆晾曬和揉搓,保持及乾燥又柔潤含水的良好狀態,最後將豆莢整理成規整的形狀,裝入真空塑料袋封存……這些殺青、發酵、晾曬、陳化等加工全過程歷時半年才能完成,還需存放在陰涼乾燥處(冷藏易發黴變質)。

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以上這些精心複雜的生產加工過程,於生產力十分落後的馬國人而言,真是難為了他們,生活在窄小的茅屋和木屋中的他們,真不知道是在哪兒進行著如此繁雜的加工製作呢?馬國的農業生產技術相當低下,生產工具極為原始,就拿鐵鍁來說吧,幾乎沒有尖,也沒有刃,僅是一小塊鐵片,既不方便鏟,又不方便挖,我覺得跟新、舊石器時代的工具比起來,先進不到哪裡去,一切都要靠人工親手操作,常常看見他們在肩挑背扛地勞動著……

種植香草的農民們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勞作在田間地頭,精心培育著賴以為生的香草,一家人的生計就維繫在了那一個個小小的豆莢上!採收季節來臨時,盜賊氾濫成災,偷香草就等於偷錢,妄想不勞而獲的歹徒們很猖狂,香草種植戶們又得寸步不離地守侯在香草藤前,日夜提防著小偷的入侵,為保衛自己的勞動成果,披星戴月、煞費苦心,做著最後的努力和掙扎……

被稱為“香料皇后”的香草,在非洲也充滿著心酸與貪婪

近幾年香草的價格持續上漲,國際市場上按等級論價格,一般每公斤在500美元以上,“香氣濃郁、顏色油潤、形態飽滿、手感柔軟”的一級品售價可高達1000美元,一根優質的香草莢售價是50元人民幣,而中間商給農民的收購價卻是每公斤30~80美元不等,辛苦的付出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對香草寄予了厚望的他們,拿著那點打了折扣的回報怎能應對得了日漸高漲的物價?要養家餬口,要供子女上學,還得看病吃藥……大把的錢被腰包鼓脹、財大氣粗的中間商賺了去!魔幻的香草用它的魅力征服了資本市場,最底層的種植戶又真正得到了多少惠助呢?它獨特的香味裡浸透著農民的汗水和失意……

我不由得想起了大詩人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種香草的農民雖不是炭黑的臉,但酷暑風雨中勞作的他們,面目黝黑、積勞成疾)……“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靠香草養活一家老小的他們,多麼期盼自己的勝利果實能賣個好價錢,生活得以維續和改善)……

呼籲馬國政府出臺一些惠農政策吧,對農副產品進行必要的價格保護,切實維護農民的實際利益……讓散發著香草味兒的七月,成為千家萬戶增收致富、收穫歡樂的時節!

(作者簡介:張春林,女,蘭大一院主任藥劑師,農工民主黨員,甘肅省第22批援馬醫療隊隊員,目前在桑巴瓦醫院從事醫療援助工作)


關注非洲,關注“物美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