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氣沉丹田法

正身直立,雙足分開,寬與肩齊;屈膝圓襠,口唇輕閉,舌舐上頜,自然呼吸;全身放鬆,雙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輕貼大腿中部;頭部虛領頂勁,脊柱節節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與足掌輕輕沉住;胸部寬舒,臍下腹部微覺充實。目光平視,摒除雜念,意存丹田(臍下小臍部分),自覺心平氣和,然後用意識引導緩緩將雙手向前方舉起,肘腕微屈,肘尖下墜,手心向下,以中指領勁上提,提至手與肩平;同時在意識引導下用鼻緩緩吸氣,使有氣體下行的感覺,徐徐送人腹部臍下;這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內收,吸氣將盡,肛門括約肌即微微收縮(術語稱作“吊襠”或“提肛”),使氣聚于丹田,略停一停。這是一吸。

隨即繼續用意識引導雙手屈肘內收,緩緩下按於腹前,也是以中指領勁往下輕按;同時,肛門括約肌隨即鬆開,緩緩以鼻呼氣;這時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這是一呼。

心要靜,目光要照顧雙手的起落,動作與呼吸要均勻協調,逐步做到呼吸“悠、勻、細、緩”,動作輕鬆,速度均勻。

這樣反覆練習數十下。

內家拳氣沉丹田法


  這種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與氣功療法的逆呼吸相同,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太極拳架式。發勁動作中,僅在單掌雙掌或單拳前擊時才配合呼氣,使橫膈膜下降,腹內輕輕做下沉動作;而在整套動作過程中,主要是當一呼一吸時,氣在腹內輕輕做向左或向右大小不等的弧形動作,來配合臂、腿左或右大小不等的纏絲勁。這種腹式呼吸法我們可以稱作丹田內轉法。當每勢定式時,腹內才輕輕做下沉動作。因此,太極拳腹式呼吸法是“丹田內轉”法與“氣沉丹田”法交互運用的。

後來從發展的各種太極拳架式,都是臂、腿只作環形或弧形,不作螺旋形,腹式呼吸僅為“氣沉丹田”法,不與“丹田內轉”法相結合(腿法或步法上沒有走弧形的僅為吳式,吳式僅擺蓮腿有弧形,這是便利學習者的一種改革)。

太極拳的纏絲勁練法,骨節肌肉做弧形的旋轉,外形上臂、腿做左或右大小不等的螺旋形動作,並根據學拳者功夫的加深而逐步加圈,是比後來發展的太極拳臂、腿只做弧形或環形較為複雜難練。太極拳的腹式呼吸法是:“丹田內轉”法與“氣沉丹田”法相結合,比較後來發展的太極拳只採取“氣沉丹田” 法,又是比較複雜難練的。

複雜難練,運動量當然大得多,不宜於患病者練。這也是近五十年來楊吳等式太極拳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婦女以及體弱多病者愛好的理由所在。

太極拳適於年輕力壯者練。為了繼承太極拳呼吸法的特點,凡是初學太極拳的,在練拳前後,還應該練習“丹田內轉”與“氣沉丹田”相結合的方法。

正身直立,雙足分開,寬與肩齊,屈膝圓襠,口唇輕閉,舌舐上頜,自然呼吸;全身放鬆。頭部虛領頂勁,脊柱節節往下松沉,又要虛虛對準,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左手屈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松握拳,拳背輕貼於左掌心之上,左大指輕貼於右拳虎口處,餘四指輕貼於右腕骨背之下,雙手停於心口前,距離約四寸許;肘不貼肋,沉肩墜肘,胸部寬舒,腹部放鬆而又微覺充實;頭部虛領頂勁,脊柱節節松沉,胸背部肋骨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與足掌輕輕沉住;目光平視,屏除雜念,意存丹田,自覺心平氣和,姿勢穩當,然後兩腿分清虛實把重心移在左腿,雙手隨著微向左下方劃弧而上旋仍停於心口;同時配合緩緩吸氣,追隨內臟的弧形動作,這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內收;吸氣將盡,肛門括約肌即微微收縮,如忍住糞便狀,使氣聚於下丹田(在臍下中極穴),略停一停,這是一吸。

隨即繼續用意識將腹部內臟輕輕下沉,雙手亦於胸前心口下沉於臍前輕輕沉住;重心仍落於兩腿,同時,肛門括約肌隨即鬆開,緩緩以鼻呼氣,部分氣體從鼻孔流出,部分氣體似感下沉於下丹田;部分氣體似感流行於中丹田(臍部神闕穴);這時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地外凸。這是一呼。

心要靜,眼神要照顧雙手的起落;身形要端正,不可搖擺俯仰;呼吸要“悠、勻、細、緩”,呼吸與動作要協調。

這是向左方的內轉下沉法,向右方內轉下沉的方法用同樣的姿勢,僅是方向相反。可以交*地反覆練習數十下。全身骨節和肌肉都參加活動,完成“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

這種“以意調息”的腹式深呼吸法,有人稱作“內練一口氣”,也稱作“氣功”或“內功”。通過橫膈膜的不斷起伏,內臟做輕微的旋轉和“按摩”運動,能夠提高內臟機能,也是極其合乎科學的。

拳套練熟後,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開呼”的拳勢呼吸的原則,使呼吸與動作自然地結合起來。如果感覺胸悶憋氣,必然是姿勢有不正確的地方,引起肌肉不能全部放鬆,或是呼吸跟動作不能配合均勻,必須加以調節。如仍調節得不舒服,應該恢復自然呼吸,切勿勉強,以免發生流弊。

練習深呼吸運動到一定程度後,會自然地產生“腹鳴”現象,特別在練拳套每一姿勢到定式時和由定式變轉時由於腰胯的松沉和旋轉,最易產生“腹鳴”。這是很自然的生理現象,是練習內功拳到一定程度後的初步的內體感覺,是“以意導氣”,“氣沉丹田”的結果。練氣功時產生腹鳴現象,要比練太極拳來得早,這是練氣功在一開始就“以意調息”的原故。腹鳴現象的產生,是由於以意導氣,增強了內腸蠕動,使腹內氣體相摩相蕩所發出的聲音,對內臟只會有好的作用。練太極拳時有“腹鳴”應不以為奇,沒有“腹鳴”也不要故意追求,要聽其自然。當然,因病而發生腹鳴,另當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