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冥想(四)--初步的練習(呼吸)

1. 姿勢:

冥想可以採取盤腿坐法或正常坐姿,盤腿坐法如大多出家人或瑜伽所採取的方式,這種坐法對腿部還是有些要求的。如果年輕人可以從這種坐姿開始,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後,就會適應這種坐姿。如何盤腿在這裡就不細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下。對年齡大的人或腿腳不方便的人,可以直接採取正常坐姿即可,不要太難為自己。我在年輕時練習氣功時採用的是盤腿坐姿,後來多年不鍛鍊了,等年齡大些再盤腿時,發現腿腳不靈活了,就乾脆直接就採取正常坐姿了。

兩種坐姿都要求身體坐直,頭要正,胸和勁都要挺起來,以有利於氣流流動,盤腿坐姿時,雙手自然垂放在雙腿上,或雙掌疊放貼合在小腹前(丹田處)。正常坐姿時,可以坐在椅子上或床邊,高度正好腳可以放在地面,不要過高或過低,腳不要懸空垂放,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扶在膝蓋上。

坐好後,舌尖向上頂住上顎(上排牙齒內側)。並且建議是要一直習慣這樣,即使平時不練習冥想時也是這樣。當在練習冥想時,會感覺到舌尖和上顎的接觸位置是氣流的一個通道,會有感覺到像有某種力量把舌尖吸在上額上,當自己有意識想把舌尖分隔開都需要用一定的力量。

2. 呼吸練習

當進入到呼吸練習時,實際上已經是開始冥想的第一步了。

呼吸練習將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在整個冥想過程中,我們身體的活動除了呼吸,其他所有活動都是靜止的。在坐好後,微閉上雙眼,不要很用力使勁閉眼,這時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並且主要是集中在呼氣上。除了剛開始可以深呼吸兩到三次讓自己平復下情緒後,其他時候呼吸應該是自然的,平緩的,不要在吸和呼轉換時閉氣,可以稍作停頓,不要人為干涉呼吸的過程,我們只是需要感受呼吸即可。

當呼氣時可以感覺到有股氣流從鼻口處向下沉,剛開始是到胸口,再繼續向下,到小腹部。沒有練習的人大多剛開始當氣流下沉到胸口時,氣流就可能分散而感受不到了或在胸口處受阻而下不去。這時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胸口即可,感受每次呼氣時氣流下沉到胸口,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也許幾天也許時間更長些,就會感覺到氣流可以繼續下沉到小腹部,這時我們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傳說中的丹田處(肚臍下一寸左右位置),這時可以將雙掌疊合在一起貼放在此處,以幫助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這裡。

當氣流可以下沉到丹田時,可以感受到氣流會在這裡積聚,每次呼氣氣流下沉時都會在這裡聚積一些氣息,隨時練習時間長了,會有種氣息在丹田處膨脹的感覺,會突然在某個時候,氣流開始穿過丹田繼續向下到達會陰部。然後吸氣時,氣流從會陰部沿脊椎向上流動,有的可能會在背部停留段時間不在上升。有的會直接上升到頸部,並繼續上升到頭頂,當氣流到達頭頂時,會感覺頭頂的百會穴有跳動,頸部像被某種力量拉直。此時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這裡百會穴,感受百會穴的跳動。

經過幾天練習,會感覺當呼氣時,氣息會從百會穴沿鼻樑向下,通過抵住上顎的舌尖後向下,穿過胸部,丹田到達會陰部。這時就完成一個呼和吸的循環,

也就是當呼氣時氣流從百會穴沿鼻樑向下,穿過胸口,丹田到會陰,再吸氣時從會陰在背部上升,沿脊椎,頸到頭頂百會穴的一個呼吸循環。

在整個呼吸過程中就不斷體會呼和吸的轉換,也感受呼氣時氣流沿前胸下沉和吸氣時氣流沿脊椎上升的一個循環流動過程。

在打通氣流循環通路後,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先將意識集中在隨氣流流動,不專注於某個部位,而專注在呼氣下沉吸氣上升的過程,以加強這種氣流循環過程,等練習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用很十分專注呼和吸時,氣流也會很自然循環起來,說明已經可以很好的完成呼吸循環了。也就是達到傳說中的打通任督二脈。

此時可以再將專注力集中某個部位進行下一步練習了。這個部位可以是丹田,也可以是百會穴,也可以是雙眉之間眉心。我在這幾個部位都專注過,目前主要是專注在眉心或百會穴。

從剛開始練習到打通任督二脈,可能會需要段時間,時間因人而異,我達到這個階段大概花費了兩個來月時間。

3. 注意事項

(1)在練習過程中會經常頭腦中會有很多念頭出現,可能是白天遇到的某些事情或其他,自己的意識會在不經意中被這些念頭牽引走,有的是一瞬間,有時還會比較長時間,當意識到自己的意識被這些念頭牽引走時,不用氣惱,只是在意識到後再將專注力再轉回呼吸過程即可,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意識就會越來越專注到呼吸上了。練習的過程也是個練習專注力的過程。

(2)練習過程中不要強行干涉氣流過程,如剛開始時氣流可能會阻止在某個位置,這時不用強行用意識讓氣流穿過阻礙點,只需要把意識專注到這個阻礙點即可,練習一段時間後自然氣流就穿過了。我練習過程中在胸口,丹田,背部這幾個地方有過阻礙點。

(3)在感受氣流過程中有時可能會在某些部位,如臉部,手臂等有類似小蟲子爬的感覺,這是氣流在該部位受阻,練習一段時間後自然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