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重庆南岸区龙门浩,浮出水面的千年石龟——乌龟石

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的重庆,近年网红们冠之以它8D魔幻城市之名,从而引发追逐重庆的旅游热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为了疫情后期网红的亮点:一是“鹰飞之城”的重庆新名片,另一个则是”水落石出”的重庆水生生态景观。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为什么是”鹰飞之城”?有些疑虑,但是说一件事情大家可能就会明白。2020年5月4日这一天,重庆观鸟会观测、记录到了猛禽过境重庆天空的盛况:10000多只、20多个品种的猛禽从重庆天空呼啦啦越过,包括黑冠鹃隼、凤头蜂鹰、鹗等猛禽种类。这在全球,重庆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城市中具有猛禽迁徙通道的城市,”鹰飞之城”名副其实。为什么会有如此庞大的猛禽飞跃重庆上空呢?这就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山水超级城市重庆

重庆拥有川东平行岭谷的特殊地貌结构。7条基本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被称为川东平行岭谷,它长度达到上百公里,宽约1-3公里,为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南半岛越冬途径重庆飞往新疆、内蒙、东北产卵、孵化的猛禽,提供了良好的空中廊道。这是重庆独具特色的一份自然遗产。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重庆长江朝天门大桥


然而,在重庆的自然遗产中,不仅仅有猛禽过境这样惊世骇俗的空中廊道,我们身边还有潜伏在长江水下的水生生物通道。这些由长江、嘉陵江经几千年冲刷演化所形成的潭、滩、坨、浩、碛、坝、洲、岛,以其独具江城水生生态群落的水文地质风貌,丰富着重庆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重庆江城风景

这些独具特色的水文地貌结构,一方面涵养了极其重要的水生生物生境,是长江重庆段丰富多样的鱼类、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还是重庆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水生人文景观。重庆南岸的龙门浩就是位于长江朝天门江段的一处著名水景。它因为被横亘江中的大石“碛”与主干流隔开,从而成为内浩,枯水时节尤为突出。由此,形成的“龙门皓月”,是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龙门皓月的千年石龟,因为长江枯水而露出峥嵘

重庆的许多老地名无一不是与这样的生境密切相关。例如,龙门浩、窍角沱、樑坨、溉澜溪、广阳坝等等,均来源于祖先对长江重庆段水域地貌特征的认知,这是重庆生境、人文审美的重要特点。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眺望“龙门皓月”,因浩而美丽

长江、嘉陵江犹如玉带环绕重庆主城,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还由于水流冲击,在长江、嘉陵江岸线上,形成了冲刷岸与淤积岸交替出现的河岸生境形态。冲击岸为基岩型河床,如浩、沱、碛等水文地貌单元;而淤积岸是指洲、滩型河床,包括滩(河漫滩)、洲(沙洲、江心岛)、支流河口等水文地貌状况。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弹子石的河床生境

重庆叫“沱”的地方较多。坨仅仅是山城众多山地水文地貌结构的一种类型。潭、滩、坨、浩(内浩、外浩)、碛(明碛、暗碛)、坝、洲、岛……,就是重庆山城江河独特的水文地貌结构群。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黄昏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窍角沱生境

“沱”是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产漂流性卵的鱼类通常选择容易形成泡漩水的场所(即“沱”)来营造产卵场;而“河漫滩”是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鱼仔的育幼、成长场所,孵化后鱼仔顺水流进入漫水滩洼来成长。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的生境

一般来说,浩内水生植物较多,可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与觅食空间;碛、梁上,经常生长各种硅藻和丝状绿藻,石隙间常有虾、蟹、螺栖息,生长着一些淡水壳菜,成为鱼类良好的索饵场所。像卵石、圆石、漂砾、石缝、石洞、石槽、壶穴等这些河岸小微生境结构,不仅是水生动植物的乐园,也给重庆这座山城增添了水的灵动,使其更加富有生机。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河道中固定船舶的铁索


长江、嘉陵江在给重庆带来水景视觉审美、丰富生态系统单元和生物多样性群落的同时,也为流域通航、水运交通提供了便捷。2020年由于重庆受到春旱以及冬春季节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长江重庆段出现枯水状态,水域、河床大面积裸露出来,河道变浅,航道变窄。如长江朝天门水域,河床裸露,暗礁屹立,影响了船舶的航运。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弹子石生境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窍角沱生境

长江,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历史,也见证着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长江沿岸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对长江水域、水环境、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压力和破坏。由于水域面积减少、河道变窄,通航能力受到制约,一些地方和部门功利性的往河道深处疏浚、挖掘、淘沙、炸石,以拓展通航条件。由此造成底栖动植物和水域生境的破坏,进一步降低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裸露的潭、滩、坨、浩、碛、坝、洲,岛等多元化的水文地貌结构,离开了水域的滋养,水生动植物受到威胁,其生态功能也在降低和退化。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窍角沱生境

我们在欣赏“水落石出”的美景和享受通航运输便利的时候,是否也要关照与此紧密相连的水生生物安全?诗意的生活,不仅仅是我们的追求,也要给水生生灵、江河生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窍角沱生境

长江、嘉陵江不仅孕育了重庆的水环境生态系统,还孕育了巴渝文化、山水文化、码头文化等人文情怀。正如清人张九镒所歌的那样,“石扇划地轴,一涧流淙淙。谁将青玉镜,挂在苍鳞龙。俯看波上下,波静影相从。举头问清影,银蟾隔几重。”长江、嘉陵江为山城重庆增添了灵性和优雅,舒展了这座城市的美学疆界。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生境

重庆的发展与水域功能密切相关,长江的健康和丰沛关系着我们的未来。瘦弱的江河湖泊不是我们的必选,它不能支撑一个民族的兴盛和未来。尽管它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美景和神秘珍稀的水下生物廊道,满足了我们视觉享受和心理猎奇。但是,长江的健康和健壮才是我们的首选,必选。在水落石出的今天,我们一起聚焦长江的明天。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生境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生境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樑坨人文景观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窍角沱夜景


生境美学,在“水落石出”后的讲述

长江朝天门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