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捎给总书记〡黄河岸边的生态移民刘克瑞一家:告别西海固 过上“牛气”新生活

黄河岸边的生态移民刘克瑞一家

告别西海固 过上“牛气”新生活

牛棚外,习近平总书记伸手似要轻抚一头牛,这头牛也闭上双眼,把头伸出围栏,亲昵地靠了过来——这被镜头定格的生动一幕,就发生在刘克瑞家。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家中做客。此后,刘克瑞一家成了当地的名人,就连家中的这头牛,也因这张广为传播的照片,成了人们纷纷前来观摩的“网红牛”。

抚着牛的脊背,刘克瑞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是他的宝贝,他的事业,也是一家人过上“牛气”生活的希望。

红寺堡,这片被黄河水数百米的扬程灌溉滋养的土地,如今,是23万生态移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安置了2012年从吴忠市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5个乡镇27个行政村搬迁来的移民。刘克瑞一家,就是当年弘德村的第一批移民。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黄河岸边的生态移民刘克瑞一家:告别西海固 过上“牛气”新生活

“ 我们要把日子越过越好!”

刘克瑞一家。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 刘丽君/摄

对于“共产党好 黄河水甜”,这句红寺堡常见的标语背后的意义和蕴含的情感,没有人比红寺堡的移民感受更深。

对于老家——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一张妻子和女儿在破旧老屋前的旧照,是刘克瑞一家追忆“挪穷窝”前生活的载体。

如今,坐在装修一新的屋子里,聊起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迁到红寺堡后的巨变,刘克瑞和妻子马建花两口子言语朴实地总结,“方便了”“日子好多了”。

2012年7月,他们刚搬到弘德村时,三间新砖房已经建好并粉刷完毕,自来水、电入户,“政府还给配了床”。

“搬得出”只是开端。此后几年间,从住有所居,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刘克瑞一家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怕没口粮,村里给分了地;想出行,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大门口,村里就能坐公交;要买菜,家门口就有菜市场;孙女上学,出门500米就是幼儿园,不远处还有小学,不会再如她的父辈那样翻过两座山去上学;生了病,村里就有卫生院,看病还有新农合……

更让一家人踏实的,是在家门口能挣上钱了。

在老家时,全家靠种十几亩旱地过活,雨水好了,一年能收入七八千元,雨水不好,则可能颗粒无收。当年为了挣钱,年轻时的刘克瑞曾背井离乡,去陕西“赶场”,当“麦客”,割一亩麦子挣二三十元,妻子马建花则在春季植树造林时去打打零工,即便如此,困在大山里的日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

走出大山天地宽。

在新家园,为了让搬迁的移民们站稳脚跟,持续稳定增收,红寺堡立足脱贫攻坚,抓产业扩就业,弘德村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业,还建起了扶贫车间,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多。

靠着在葡萄园、枸杞地打工和儿子在外开装载机,2017年,刘克瑞一家脱了贫。

摘了贫困帽,美好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村里力推养殖“出村入园”,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组建了联合社,入驻“飞地”养殖园区发展肉牛集中养殖。2018年,刘克瑞也重拾在老家养牛的传统,2018年买了头基础母牛,如今母牛已陆续产下两头小牛,他的“牛家族”还将继续扩大。去年,他还在合作社入股5万元,当年就拿到了8000元分红,今年又贷了5万元贴息贷款,自筹2万元,在“飞地”肉牛养殖园区认领了4头牛,由园区托管代养,年底保底分红1万元。

关于养牛,用老刘自己的话说,以前养牛是为了犁地,现在养牛是为了“搞经济”。

中午12点左右,不时有妇女骑着车从村道上疾驰而过。刘克瑞告诉我们,这是红寺堡产业园的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兴民纺织厂)中午下班了。

兴民纺织,正是当地为了发展产业、推动就业引进的外地企业之一。

2018年,儿子刘治海也不再外出打工,和媳妇海小荣一起来到兴民纺织厂上班,成了在家门口上班的产业工人。两人一年能挣六七万元,这也是老刘家稳定收入的主要来源。

“除了孩子们挣工资,我在村里看蓄水池,每年工资1.2万元,老伴在村里的枸杞园和葡萄园里打零工,一年能挣三四千元,加上每年近20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有喂牛的收入,现在我们全家一年毛收入有10万元。”刘克瑞一一细数。

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和现在的红火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家里做客时,刘克瑞一家都带着总书记看,讲给了总书记听。

“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如今被印在了弘德村路旁的展板上,被写成书法贴在了刘克瑞家的墙上,更深深镌刻在了弘德村人的心里。

老刘家院外有几棵枣树,是2012年他们刚搬迁至此时就已栽上的,如今虽不算粗壮,却也亭亭如盖,硕果累累。

如同这枣树,搬来弘德村这8年,老刘家添丁进口,脱贫增收,收获满满。

2019年,弘德村脱贫出列。日子越过越好,现在老刘一家憋着劲儿要为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继续奋斗。

说起近期的“小目标”,刘克瑞说,等“飞地”养殖效益更好了,他想再多贷点款,多养几头牛,“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干!”

家里脱贫那年,刘克瑞买下了隔壁的院子,还盖了两间新房。现在他想着,多挣点钱,把房子再翻新一下。“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他,心底还藏着一个浪漫的愿望,那就是买辆小轿车,“把老婆和孩子们拉上,去北京,去新疆,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转一转”。

至于更长远的未来,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把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年幼的孙辈身上。“我们要好好培养娃娃,希望他们以后能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刘治海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张园园 见习记者 刘丽君

审核/志飞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黄河岸边的生态移民刘克瑞一家:告别西海固 过上“牛气”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