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紅軍,相逢一世情

兩位老紅軍,相逢一世情

圖為古德勤在生產車間查看。

□李 峰

在長煉幾代人的口中,一講起兩個老頭,那就是長煉人的專用名詞,特指老紅軍古德勤,老紅軍李雲。這兩個老頭中古老頭是江西人,是紅一方面紅軍。李老頭是湖北人,是紅二方面軍。雖然說湖北人叫江西人為老表,但在整個戰爭年代,他們兩個沒有交集,都在各自的部隊裡衝鋒陷陣,為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他們的第一次相逢,是在1958年10月。

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視察了四川隆昌氣礦碳黑廠,在這前後朱德元帥,賀龍元帥,鄧小平、吳玉章等老一輩領導人,先後視察過隆昌氣礦炭黑廠。石油、天然氣這些工業發展的血液,是年輕的共和國發展的急需,中央決定在四川組織石油大會戰,上將李聚奎當了石油部長。

在北京裝甲兵轉業的古德勤和率最後一批集體轉業志願軍的李雲,在川南瀘州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相逢。

會戰伊始工作千頭萬緒,在黨中央的號令下,一大批石油人在這裡聚集,四川的老石油劉軒武,石油的鑽井專家周學厚,留學回國的碳黑專家孫志權等一大批人齊聚一堂,開始了川南石油會戰。作為領導的古德勤、李雲虛心向專家和老石油學習,拜他們為師。並帶領轉業的志願軍官兵,一起投入緊張的會戰中去。當年的轉業志願軍官兵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老領導帶頭,我們這些摸槍炮的手,也能掌握好剎把,為祖國獻上油和氣。

時間來到了1963年,古德勤調到北京去石油部工作,他們的第一次相逢結束了。李雲也於1964年調到山東勝利油田參加會戰,他們都離開了第一次相逢的地方四川瀘州,這個令他們眷戀,留下汗水並親自參與創建的石油重鎮。

兩個老頭的第二次相逢是在1970年4月。這次相逢兩個人都不年輕了,古老時年58歲,李老54歲了。從那時起大家就親切地稱為古老頭李老頭,而不是稱呼職務。我曾經問過長煉人,為什麼稱兩個人為老頭?得到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因為他們兩個是領導又是老紅軍,而且平易近人。我們心裡有什麼話,願意去跟他們說。他們也把我們事放在心上。他們是領導但更像家裡的長輩,把他們稱呼叫老頭,親切啊。

古老在1968年底來到長煉,李老在1970年初來長煉。為了建設好湖南第一個大型的煉油廠,石油部又先後把兩個老頭調到了一起,他們也由此開始人生的第二次相逢。

他們都彼此珍惜這樣的相逢,工作中相互支持,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建設好長煉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石油行業有一個光榮傳統,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為長煉建設和發展從全國各地的煉油廠調來一批批骨幹。五湖四海到一起。兩個老頭敏銳地意識到要提高企業的凝聚力,來了就是長煉人。

兩個老頭認準一個道理,當兵的就要打勝仗,油田就要出油,煉油廠就是要出成品油,不然國家就無法運行,汽車就上不了路。正是堅持這些現在看起來簡單的道理,可是在當時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年代,堅持下來並不容易。有人問他們:你們這樣抓緊時間搞生產,不怕有人給你們扣上“唯生產力論”的帽子,兩個老頭說一樣的話:我們是死都不怕,還怕他們扣個帽子。堅持抓生產不動搖,在全廠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硬是抓出了一個湖南省的工業學大慶的典型,成了湖南省工業的一面旗幟,創建了一個國家一級企業。

兩個老頭慢慢都真的老了,他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他們兩個經過商量,在1983年向組織提出退休的申請。有人挽留他們說:你們都是老紅軍,都是老幹部,誰也不能減你們的工資,你們就繼續幹嘛。兩個老頭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樣說:要把位置讓出來給年富力強的人幹,他們文化比我們高。

退下來了,但是兩個老頭還堅持了一條信念,這就是:共產黨員不能退休。看到聽到關係職工利益的事,古老頭會寫個建議給現任的領導。李老頭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退下來了,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聽到別人的讚揚,李老頭總是說:我有什麼?不跟共產黨鬧革命,我就是個放牛娃。現在退休了,就是一個老百姓。

話是這麼說,但他們對自己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永不變。在離退休黨支部過組織生活,有些退下來的同志,對自己的待遇發牢騷,李老頭就勸說他們:我們都是老同志了,想想我們幾十年的歷程,想想我黨我軍的奮鬥歷程,多少先烈連共和國都沒見到就犧牲了,他們吃過一頓飽飯嗎?對比他們,我們這些倖存者應該知足了。

退休了李老兼任的職位是長嶺關心下一代協會主席。關心下一代,對李老頭來講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就是這樣兩個老頭用他們畢生的行動,實踐自己對黨宣誓的諾言,他們的言行長煉人記在心裡。兩個老頭對祖國對石油對長嶺的情意,永遠留在了這塊土地上。長嶺的人們永遠懷念這兩個長煉可愛又可敬的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