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漢初,漢朝在福建及其鄰近的粵東、浙南地區分封有三個異姓諸侯國。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復立騶無諸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南武侯織為南海王,建南海國;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分閩越國地設東海國,封閩君搖為東海王。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南海國以今福建武平(一說為今廣東揭陽)為中心,地跨閩西南、粵東、贛南。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78年),漢朝派淮南王劉長平定南海國叛亂。南海國投降後,國人被強制遷往廬江郡的上淦。遷居上淦後,南海人又曾反叛,終被漢軍鎮壓。上淦,在今江西省樟樹市(原清江縣)一帶,因為地處淦水上游而名。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侯官村閩江江面

東海國地域範圍包括今浙南及閩東北一些地方。因都城在東甌(一說為溫州鹿城,一說在溫嶺),故俗稱“東甌國”。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再次出兵攻打東甌。東甌向漢朝求救。公元前138年7月,東歐王貞陣亡。東甌也因彈盡糧絕,被迫向閩越國投降。9月,閩越風聞漢軍出動,就自行引兵退去。此後,東甌不堪忍受閩越國的欺凌,故向朝廷請求遷往內地居住。獲准後,東甌首領廣武侯望率領4萬多東甌人舉國遷往“江淮間”的廬江郡,居住在今安徽巢湖周圍的廬江、舒城一帶。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侯官村閩江江面

公元前135年後,閩越國被漢朝分為越繇(都城在冶,今武夷山城村)和東越(都城在東冶,今福州)兩國。後來,東越國王餘善兼併了越繇國,並自封“東越武帝”,公然叛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軍平定東越叛亂。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侯官城隍廟

從餘善兄長閩越王郢開始,閩越、東越經常反漢。“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 漢軍“背而去之,則復辟聚。留而守之,歷歲經年,則士卒疲倦”。漢武帝決定徹底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下詔命令軍吏將東越國人全部遷往江淮地區。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莫瞞我”-明察秋毫的侯官城隍神

因策劃謀殺餘善、率眾降漢的越繇王居股被封為東成侯(為食邑萬戶的“萬戶侯”),率眾遷往九江郡東成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一帶);原東越建成侯敖被封為開陵侯,率眾遷往臨淮郡開陵縣(開陵在東漢時撤縣,位置當在今安徽境內);原越衍侯吳陽被封為北石侯(索隱漢表作“外石”),封地在濟南郡。東越將領多軍因向漢軍投降被封為無錫侯,封地在會稽郡無錫縣。此外,還有橫海將軍韓說等3位參加平叛的漢軍將領因功獲封列侯,他們的食邑對象也基本上是內遷的東越國人。數年之後,到了司馬遷寫著《史記》之時,“東越地遂虛”。福建及浙南地區除了“永鎮斯土”的漢軍、少量在逃的餘善殘部以及尚未融入閩越社會的少量土著居民外,幾無人煙。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漢鎮閩將軍府(舊廟 下圖為相鄰的新廟)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供奉漢將韓說、楊僕和王溫舒的將軍廟

現在部分學者對司馬遷的巜史記》有所質疑,認為當時的東越國人大部分沒有遷走,有遷也只是遷了一些貴族。這是對食邑制度和當時的社會狀況缺乏瞭解。西漢政府不太可能把自己既有的稅賦收入讓度出來供養這些投降的東越貴族。東越貴族們如果不帶上自己的附庸、屬民,也就是不帶走食邑對象,那麼,等他們到了新封地後,空有萬戶侯、千戶侯之名,很可能就只有喝西北風的份了。所以,東越貴族從內在需要上必須帶上能帶走的所有人。此外,漢武帝下定決心要在福建制造一個“無人區”,鎮守閩疆的漢軍也在斬草除根,竭力搜捕“漏網之魚”。這從福州話現今仍在使用的熟語“武帝攝其”這句話上可以窺見一斑。“武帝攝其”的全句是“漢武帝攝(nie 抓的意思)其人”,指漢武帝抓的人,即逃循深山或亡命江海的東越反叛者和不願隨遷的人。這從一個側面映證了這麼一個史實:在平定東越叛亂和東越舉國內遷之時,是有極少數餘善舊部逃脫了。

兩千多年前的福建居民都到哪裡去了,是去了安徽江西江蘇山東嗎?

侯官城隍廟戲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