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五百多年以前,明代的大才子唐寅观名画家戴进的《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图有感,挥毫写下名盛一时的《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自然率性,古意盎然,为一时书坛佳作。既为后世研究唐寅的行书提供了参考,也为后人认识了解禅宗奠定了根基。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相传为菩提达摩所创,早期历史记载比较模糊,到有唐一代才流行起 “梁武论佛”、“一苇渡江”的传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到了禅宗的起源,这篇文章中,我们再一起来探寻禅宗的发展壮大之路吧!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唐寅《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局部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菩提达摩开创禅宗之后,之后就到了禅宗二祖,就是达摩的弟子慧可(又称神光)。这个慧可也是个狠人,相传他为了表示自己一心向道的坚定信仰,竟然挥刀自断左臂,奉到达摩座下。达摩一看,为了修禅胳膊都可以不要,是个好苗子。当即收他为徒,最终还把衣钵传给了他。

关于慧可和达摩,还有这样一段关于“安心说”的经典对白。

慧可对达摩说:“我这心里不安,求您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手一伸:“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这个问题把慧可难倒了,他认真地寻摸了半天,还真不知道怎么把心拿出去。

但是达摩却说:“我已为你安心。”

达摩祖师这句话,讲得可谓是奇之又奇,玄之又玄。更奇更玄的是,慧可竟然就此大悟了!

慧可安心悟道一事不由让人想起摩诃迦叶当初的拈花微笑。尽管不置一词,佛祖却明白他已经得道。

不得不感叹禅学之绝妙,一问一答,全凭意兴;一来一往,只在心传。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禅宗二祖慧可(神光)

二祖之后,又到了三祖僧璨。关于三祖僧璨入禅宗,《祖堂集》中有相关记载。北齐天保初年,还未出家的僧璨去到二祖慧可处,请求开示佛法的典故:“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我忏悔。”

慧可答:“先把你的罪过讲出来,我才能为你忏悔。”

僧璨陷入沉思,却久久不能给出答案。慧可对他说:“我已为你忏悔。但你最好还是皈依佛法,从此出家僧住。”

僧璨说:“今日来见您,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还不知何为佛法。”

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

僧璨瞬间大悟:“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

就这样,僧璨受戒入了佛门。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后承衣钵,是为禅宗三祖。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禅宗发展到三祖僧璨时,始变“不立文字”为着经传教。禅法初传时,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的是坐在那里自个儿参悟。而僧璨则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成《信心铭》。此作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僧璨的这部著作堪称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禅宗三祖僧璨

禅宗发展至隋唐,便到了禅宗四祖道信的年代。道信26岁时就被三祖僧璨授予衣钵,成为德高望重的尊者。此后到了五代祖弘忍,禅宗才真正大肆传播开来。弘忍活跃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据《楞伽人物志》记载,弘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悟性却很强,“生不瞩文,而义符玄理”。他在继承前几代禅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阐扬金刚般若经奥旨,经过其大踏步的改革,禅宗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学佛之人涌向弘忍驻地,希望能得其真传,而这些学者中,最出名的当然就是禅宗史上的“南能北秀”。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真正把禅宗发扬光大的是六祖慧能。但是这里除了慧能,还要提到另一位,那就是在禅宗发展中同样颇具名气的神秀。

慧能和神秀都是五祖弘忍的得意弟子,这俩师兄弟“相爱相杀”的故事也在禅宗界流传了很多年。

据闻,在神秀深受五祖弘忍器重的时候,慧能还在厨房打杂。慧能是闽南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新兴县人),他去找弘忍法师学佛。弘忍问:“你是哪里人呀?”慧能如实答:“我闽南人呀。”弘忍很讶异,因为当时的闽南一带文明还很落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叹出声:“闽南人不是野蛮人吗,怎么还有人来学佛呢?”慧能听了不乐意了:“不对不对,人有南北,佛又没有南北。怎么我们闽南人就不能学佛了?”

弘忍闻言大喜,认为眼前这个人极具慧根。但他作为禅宗五祖,即使心中如获至宝,面上也没大表现出来,只淡淡说了句:“想要学佛,先要从厨房打杂做起。”于是慧能欢欢喜喜去厨房报到了。

后来,相传五祖弘忍为寻找接班人,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作偈云:“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法师认为神秀“未见本性”,所以没有托付衣钵给他。因为佛家讲是四大皆空,你还有一面“镜子”,那就是没有得道嘛。

结果慧能就从厨房跑出来说:“我也来一个吧。”大家都觉得他不自量力,结果慧能张口就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法师听了以后大吃一惊,我去,这才是正宗的禅宗啊!于是将衣钵传给慧能。但当时神秀在本地的威望已经十分之高,甚至到了被视为佛家领袖的程度。为避免和神秀的争执,弘忍法师只好带着慧能去南方。此后神秀一度执掌禅宗北宗,在北方大开禅法,声名远播。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菩提树下的六祖慧能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神秀

慧能在岭南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有一次在广州法性寺拜访印宗法师,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有两个僧人辩论风和幡。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说:“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听了这番说辞,宛如醍醐灌顶一般,问慧能:“听说五祖弘忍大法师的衣钵传人六祖南下了,莫非就是你?”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随后,集合僧众,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又请著名的智光大师等为他授具足戒。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后来就创建起了与神秀的北宗相对的禅宗南宗。我们现在说的禅宗,正是慧能创立的禅宗。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南宗之所以能够实现定尊,与一位叫神会的僧人有关。注意啊,神会和神秀虽然名字里都有一个“神”字,但他是慧能的得意弟子,跟神秀没多大关系。神会十三岁就跟着慧能学习禅法,师父慧能去世后,神会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出岭南,越过大虞岭,前往洛阳,一路宣扬惠能受弘忍法衣事迹,自此吹响了南禅宗北进的号角。

此时的北宗呢?却正跟一团乱麻一样。神会活动初,神秀门下的嵩山普寂势力特大,他要定神秀为六祖,普寂本人为七祖。但除了普寂外神秀门下很多人都在传教,因而传承显得很繁乱。在北宗内乱的情况下神会决定对北宗发动进攻。

开元二十年(732年),神会在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当时有名的山东崇远禅师(北宗)展开了南北禅邪正、是非的辩论,通过这场辩论来重申禅宗的祖师爷菩提达摩的意旨。这次辩论的规模相当大,实际是一个无遮大会。神会在会上攻击了神秀的北宗,重点是说他们“传承是傍,法门是渐”。他认为北宗传承混乱的情况损害了禅宗的形象。达摩以来,禅宗一派向来是只许一人正式继承。而慧能是弘忍单传,这点是无可厚非的。他的凭据是:以往传法对内是“以印证心”,对外则“传法衣以定宗旨”,而法衣就在南宗。所以按照传统,神秀的传法是不能承认的,慧能这一宗才是真正的正统。

滑台辩论之后,南宗在争夺禅宗正统性上开始逐渐占据优势,慧能的地位也因此扶摇直上。然而北宗中却有人不甘示弱,勾结官僚,向唐玄宗诬告神会在洛阳聚众、图谋不轨,结果这场争斗暂时以神会被赶出京城告终,史载神会在其后几年踏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流亡之路,有可能还遭遇过暗杀、逮捕等风险。南宗的地位在这时候看起来似乎已经岌岌可危了。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神会大师

历史总是最爱开玩笑的。正在南宗经历这场巨大的磨难时,一个重要的机遇却忽然到来。

当时,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刚刚过去,唐朝中央政府经济拮据。为了敛财以助军饷,朝廷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收费度僧,就是由国家发给度牒度人为僧,向被度者收一定的香水钱。在这一过程中,神会被请出来主持这件事,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神会重新得到朝廷的认可,其带领的南宗势力也开始再次壮大。

经过神会大师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由慧能开创的南宗终于立足北方。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官方最终认定慧能为禅宗六祖,明确了其正统的地位。自此,南北禅宗的争立,以南宗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至此,禅宗的六祖我们就说完了。六祖之后再无七祖,但是禅宗的发展传承却没有停下过脚步。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再继续探寻禅宗之道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达摩至慧能六祖师传》与背后的禅宗(中)禅宗·六祖风云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中华书脉·江山代有才人出:朱耷(上)”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或通过本心书法(点我访问)官网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