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才有天地;心存温暖,才有世界

心中有爱,才有天地;心存温暖,才有世界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仁,拿礼仪制度怎么办?做为一个人,却不仁,拿音乐怎么办?”(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在《论语》中的有些话,初读,觉得细细碎碎,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但细读,很多话之间,其实是有内在逻辑的,是一个整体。

就比如在“八佾”篇中,第一章中,他批评了季氏的违礼行为;第二章中,他讥笑三大家族的违礼行为。这是第三章,看似讲仁,他其实还是在讲礼。

礼乐的根本在仁。如果没有仁来支撑,所谓的礼,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外表而已,没有啥实际意义。

仁其实是一种境界,是可以分多角度和多层次来理解的。

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也是在讲仁,它的意思是,做人做事时,至少要将心比心,想到自己,就以同样的理由和感受想到别人,替别人也考虑一下。这是一种最浅层次的仁。但也是我们最起码要做到的仁。

如果再深层讲一点,人跟人合作,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也只有与人合作,才会有仁,一个人独自生存,其实没有所谓的仁可言。既然要与人合作,才有所谓的仁。程子说,“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因为,无论大小事,都要有序,要有规则、规矩,否则天下就会乱套。

所以,礼乐的根本其实是仁,是心存规矩,心存畏惧,心存感激,心存温暖,心存爱心,心中存心,用心感受世界,用心对待世间一切。因此,为人一定要有仁。如果心中无仁,即便外表和行为中有礼乐的表现形式,好像表现得很有修养,很守规矩,但其实也毫无价值。

本文为《古尔读经典》之《古尔读论语》系列第39篇,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查看文章列表。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