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晤,望珍重

今天想分享一些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

在這裡我想先說一下,可能你看到的很多片段都很美好,或許你也知道,他們中的一些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分開,可是希望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只看他們當時的愛情,不要牽扯到之後的一些行為。

第一個想分享的是林覺民的《與妻書》。這封信寫於1911年4月,當時的林覺民即將參見那震驚中外、反抗清朝暴政的廣州起義。他抱著犧牲自己的決心,他參加了這次起義,但是他知道這成就了家國大義,但卻讓妻子失去了需要依靠的丈夫。於是在那個四月的夜晚,他伏在案頭,為自己的妻子寫了一封信。

見字如晤,望珍重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不願讓你一人擔這生離死別的痛苦,所以希望你先離開,我來留下承擔。愛情之美,大抵就在於其中的自私與無私。

再說下一個想分享的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由於篇數較多,就不列舉了,只節選了幾段。

張兆和和沈從文的愛情故事,可以概括為窮小子愛上白富美。當年,張兆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身邊不乏追求者,可以說一開始張兆和是看不上沈從文的,但是就是因為沈從文的文采斐然,最終使張兆和愛上了沈從文。

見字如晤,望珍重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以前我的野心是成為你的朋友,現在我的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從青絲一路到白髮的許諾,世間萬物唯有你是獨一份的青眼。可能最後這些諾言都成了空話,但是當時,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不是肺腑之言呢?

最後,想再分享一位文壇上很重要的人,魯迅,他和許廣平的愛情。

見字如晤,望珍重

魯迅曾給許廣平寫信“聽講的學生倒多起來了,大概有許多是別科的。女生共五人。我決定目不斜視,而且永遠如此,直到離開廈門。”看起開很像是當今社會,普通的小情侶,男生在給女生報備。絮絮叨叨,其中又不乏甜言蜜語。

再像是“我寄你的信,總喜歡送到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綠色鐵桶內,我總疑心那裡要慢一點的。”帶著一點傻氣,卻讓人覺得可愛,在這之前總不會想到魯迅是這般的一個人。

世間上的愛情,有甜蜜如斯的一面,就一定有它隱藏在陰影裡的另一面。我們沒必要因為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就接受不了它不完美的另一面。所以,我們不必要去抨擊,應該去接受,這才是愛情最完整的樣子,雖然不一定美好,但是它真實。

見字如晤,望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