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清德高惠万物

山水崇拜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产物。古代四渎,济水最小,但由于它是平地开源,无灾无患,独运长波,泽被万物,因此被赋予很多人格化的赞誉。

品清德高惠万物

如今的济渡庙会依然是济水河畔人们对济水遥远的怀念

淮南子云,济水"通和宜脉"。东汉刘向以"德"誉四渎,盛赞济水更有利于人的健康,认为济水之"德"最值得称道。

唐太宗曾和朝臣许敬宗讨论济水位列四渎的因由。太宗问:天下有这么多洪流巨谷,并没有载入祀典,济水细微而列四渎,原因何在?许敬宗答:四渎皆独流入海,济水虽然细微,有些地段还潜伏地下,但是最终还是流入了大海,因而济水之德就显得更为尊贵。清乾隆在《祭告济渎文》中赞誉济水"伏以流谦,淆之不浊",济水被赋予了谦谦君子不为世风所染的美德。

品清德高惠万物

天坛太乙池,王屋不老泉,皆是济水源

古人赞誉济水"表里皆净",表面看来似乎不深,待到行舟其上,"方知无底",这才是真正的度量!济水东流,遇到黄河阻隔,就截河而南,不以险阻惧其势,不以河浊乱其清流,终能以柔克刚,扬波东行,滔滔入海,这也是具有君子之德才能做到的!

济水文化品格的另一特点是"清"。从唐代朝廷加封四渎,济水被封"清源公"开始,以"清济""清源"赞誉济水的皇家文告和文人辞章比比皆是。济渎庙山门曰"清源洞府们",白居易《题济水》:“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苏东坡《黄河》诗云:"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品清德高惠万物

冰清玉洁,清德济水

综上所述,济水虽因时代更迭、黄河改道、源头不足等多重因素淡出历史舞台,但其平地开源、遇浊自清、度量宽广、不惧强权的谦谦君子之风已经镌刻在历史碑廊之中。纵使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条同样孕育了中华灿烂文明的君子之河---济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