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戰勝病痛的1846年

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波士頓,靜靜的查爾斯河東岸坐落著一家享有盛譽的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省總醫院。在這裡工作的人,喜歡稱呼她Mass. General。

科學戰勝病痛的1846年

麻省總醫院最早的建築之一:Bulfinch大樓。2014年的Bulfinch大樓,已經被周圍的高樓大廈包圍。


這家建於1811年的醫院,是哈佛大學最早,也是最大的教學醫院。這家只有1000多張病床的醫院,走出過11位諾貝爾獎得主,它輝煌的歷史上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許多的創舉,包括X光、PET-CT這樣的醫學設備的率先使用,包括雞尾酒療法這樣的治療方法,也包括許多基礎醫學研究的成果。而這其中最早,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是1846年在醫院的“乙醚大廳”裡進行的歷史上首次利用吸入式乙醚進行手術麻醉的公開演示。


演示的醫生名叫威廉姆·托馬斯·格林·莫頓(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生於1819年的他是一位牙醫。他184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就讀,據說是在哈佛的化學課上從老師Charles T. Jackson醫生那裡瞭解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那次著名的公開演示發生在1846年的10月16日。手術在麻省總醫院的手術室進行。那時的手術室叫做operating theater,顧名思義,手術室往往被建成劇場的模樣,觀眾席的出現是為了方便學生觀摩手術過程。而那時的醫生們還不知道消毒為何物,他們穿著日常的衣服、徒手給病人進行手術——頂多是用肥皂洗洗手而已。這次手術莫頓負責用乙醚實施麻醉,而主刀的醫生可謂大名鼎鼎,是19世紀美國最知名的外科醫生,哈佛大學醫學院首任院長、《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發起人、麻省總醫院創始人之一約翰·科林斯·沃倫(John Collins Warren)醫生。沃倫醫生在病人被麻醉而毫無知覺的的情況下,從他的頸部摘除了一個腫瘤。僅僅用十分鐘,沃倫醫生出色的完成手術之後,詢問病人感覺如何。在得到病人一再重複沒有什麼疼痛的感覺的確認之後,沃倫醫生轉身,說出了那句被寫進歷史的著名的話:先生們,這不是謊話("Gentlemen, this is no Humbug".)因為攝影師暈血,當時的歷史場景並沒有被保存下來。下面這張有趣的圖片裡的人們,是現代麻省總醫院現在的醫生們扮演的。這張放大的照片就被懸掛在當年那間手術室裡。

科學戰勝病痛的1846年

乙醚廳保留了當年的陳設。當年的手術室叫做Operating Theatre,建成階梯教室的形式便於學生觀摩手術教學。

科學戰勝病痛的1846年

手術場景。右三手持吸入裝置的就是莫頓。


那一刻,科學幫助人們戰勝了病痛。那一刻也永遠被定格在麻省總醫院那間手術室裡。後來人們把它叫做“乙醚廳(Ether dome)”,並保留了原來的陳設闢做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當然,博物館裡的文字講述的盡是那一刻的偉大而輝煌的意義。這一刻對於波士頓這座城市也意義非凡。在該市著名的城市公園Public Garden裡,人們立起一座12米高的紀念塔紀念這一刻。


而此後的故事,聽起來就讓人有些遺憾了。


莫頓先生在手術獲得成功、消息經過報紙傳遍世界的一個月之後,刻意隱瞞乙醚的真實“身份”,以此申請了一項專利,並且給它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Letheon——這是希臘神話裡一個女神,意思是“遺忘”,也是一條河流的名字。當時人們已經知道這個詩意的Letheon就是乙醚。醫學界的同仁們紛紛指責莫頓的做法太不人道、見不了光,有辱他作為醫生和科技工作者的身份的斯文。而莫頓則辯解說,他並沒有打算限制這項技術的推廣,而申請專利則是為了防止乙醚被別有用心的人濫用。不過莫頓先生後來的做法證明他的這一辯解顯然不實。在國內外申請專利獲利的路沒有走通,莫頓又在1846年當年向國會申請了價值10萬美元的“國家賠償”,他覺得自己的工作造福了那麼多人,理應得到一份經濟上的獎賞。失敗之後,他不遺餘力地在1849、1851和1853年又分別提出申請,均被國會駁回。


而莫頓聲名鵲起的這些年裡,當年莫頓在哈佛大學的化學老師傑克遜醫生也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莫頓明明是從自己的課上知道了乙醚的麻醉作用。而傑克遜醫生顯然是個熱衷科學研究的人,更熱衷的是和眾多的科學家們爭搶許多科學成果的credit。故事都類似,就是當有人發表了某個科研成果之後,傑克遜醫生會站出來,聲稱自己早於這個人就發現或者發明了這一成果。傑克遜醫生除了醫學之外,涉獵很廣,他牽扯的比較著名的爭論有:硝化纖維(guncotton,與Christian Fridrich Schonbein之爭)、電報(對,和莫爾斯Samuel F. B. Morse爭搶發明人的位置),胃的消化功能的闡釋(和William Beaumont之爭)。當然,還有乙醚麻醉術。不過這些爭論都沒有結果,因為教科書上,相關的內容裡都沒有傑克遜的名字。


1868年,紐約的《大西洋月刊》發表文章,聲稱傑克遜是乙醚麻醉的發現者——據說文章是傑克遜自己找人寫的。莫頓知道此事,異常惱怒,立刻前往紐約要去和編輯理論。在紐約的一天,莫頓和妻子共同乘坐馬車趕路,他突然叫車伕停住,然後跑到了中央公園的湖邊,一頭扎進湖裡“to cool off”——要讓自己清醒一下。在倔強地為爭取乙醚麻醉術發明人的頭銜奮鬥了二十年之後,以這樣意外地方式離開了人世。他後來和老對頭傑克遜醫生一起葬在了劍橋的Mount Auburn墓地。


而實際上,傑克遜和莫頓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乙醚麻醉術發明人。在更早的1842年,喬治亞州的克羅夫德·威廉姆森·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醫生在無數的場合向他的同行們演示了利用乙醚對手術病人進行麻醉的方法。不過朗一直到1849年才撰寫科學論文發表了他的方法。1990年,美國將每年的3月30日定為全國醫生日(national doctor’s day),正是為了紀念朗醫生在1842年3月30日首次演示乙醚麻醉手術。

150年過去了,關於發現者的爭論和對經濟利益的追逐都成了過眼雲煙。如今,麻省總醫院當年看起來甚為雄偉的Bulfinch大樓已經被周圍更為現代化的樓宇設施包圍。這裡的22000名醫生、科研人員穿梭在這塊創造了許多歷史的醫學聖地,忙碌著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服務,忙碌著在醫學科學領域裡進行探索。其實麻省總醫院1846年的榮耀不單單屬於哪一個人,不單單屬於麻省總醫院,不單單屬於哈佛,它是人類征服病痛的一段傳奇,榮耀屬於參與的每一個人。(轉自科學網 新青年麻醉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