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宣城吴险峰:坚守沃野的“稻草人”

 在广德市,吴险峰是远近闻名的“稻草人”。

  自年轻时开始研究科技种稻,到目前培育完成10多个产量提升、品质改良的新水稻品种。30年躬耕沃野,他既是水稻田间的实打实的“农民”,也是一位推广科学种植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南繁”先进个人、安徽好人、安徽省星火奖一等奖、省科技二等奖、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市最美农技员等诸多荣誉。

  说起和水稻结缘,就不得不提吴险峰的父亲吴让祥。吴让祥是国内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吴险峰打小就有了“子承父业”的愿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每到秋季,吴险峰就像“候鸟”一样背着亲本种子,登上南下的火车,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工作,一直干到第二年4月,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广德播种。这样不停地种和收,让当地水稻的育种效率提高了2倍。“南繁北育”的前20年,吴险峰几乎都在海南过春节,“只顾稻子不顾家,有20多年我们都没有和他一起过春节,他只知道一头扎在实验田里观察稻子的生长情况!”这是他妻子和女儿常有的抱怨。

  “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田野。”这么多年来,吴险峰说,育种工作就像大海捞针,首先要找到好的亲本进行杂交,而且后代性能要结合双亲的优点,同时缺点要少,这样的工作除了眼光,还要靠运气,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大量的测交实验。这就像选拔赛,要从1万多个基础材料中择优选用。

  于是,吴险峰每天带着笔、本、剪刀、天平这些工具,在稻田里进行无数次试验数据的采集、记载、比较。更为辛苦的是,水稻育种不同于在实验室搞科研,给水稻杂交进行人工授粉必须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进行,因为一旦错过了季节就要等到来年。有时几年辛苦下来,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吴险峰从未放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后,他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的团队先后育成了“协优63”、“皖稻32”、“皖稻86”、“广两优4号”、“广粳16”、“广粳8”等十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广两优4号”因米质优良、高产、抗性好,还受到了种子企业大力示范推广,在长江中下游一季中籼稻区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近两年,吴险峰又开始攻克双季晚粳不抗稻瘟病这一难题,埋头研究于广德南部山区,并成功培育出系列耐抗稻瘟病新品种。其中,“广粳16”,在苏皖两省大型品种推荐现场会上,得到了肯定与认可,并预计三年内,将成为年种植规模超800万亩的“大品种”。不少农民都说:“种了吴险峰研制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口感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