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好父亲?那个“铁皮人”,告诉我了答案

转眼间,儿子要上六年级了,我还在思考那个问题——什么才是好父亲。

其实,太太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了我答案。能陪伴,舍得为小孩花时间的。就是这样而已。很遗憾,十几年了,我误解并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我想,我去拼搏,我去努力,我为家庭建设多做一点,我能确保小孩健康成长,这也是一种陪伴。就这样,我缺席了小孩成长中大大小小好多个重要日子。例如,幼儿园毕业典礼,入队仪式,睡前故事,国旗下演讲,家长会……我总以为,我也在用我的方式来关爱她。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铁皮人”,看到了一些普通,却是温暖的画面,我才知道我的方式,其实就是自私。

在第二届“福州市书香榕城经典阅读推介赛”担任评委,这让我必须用一天的时间来凝视每一个参与决赛的家庭,每一个演说的孩子。于是,就在我挑剔而冰冷的目光中,一幕幕泪目的画面钻进我的心里,在自私的暗箱里点燃了明亮的烛火——

一个孩子的爸爸,穿着大红的T恤衫,上面贴着“大暑”两个字,他来帮助孩子演绎二十四节气;一个少校军官,他搬来一张书桌,模拟在家中与孩子对话的场景;一位奶奶用自己最熟悉的广场舞给孙女助阵……还有一位父亲,在炎炎夏日,穿着密不透风的表演服,举着塑料斧头,扮演书中的“铁皮人”,妈妈则穿着翠绿的背带裤,逆生长式打扮为一个稻草人,父母一起为孩子助阵……从早晨七点半候场,到一点半比赛结束,他们与评委一起关注每一个小孩的展示。

“铁皮人”的台词中有一句:“我希望有一颗心,我是个空心的铁皮人,我没有心。”

台下的我,之前一直带着审视的目光来看比赛,即便之前的几个家庭展示也打情感牌,试图打动我,但我依然没有为之所动。直到这句话出自一个几乎没有更多动作,就是一个造型的“铁皮人”口中后,突然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他哪里没有心啊,他的心是满满的。

什么才是好父亲?那个“铁皮人”,告诉我了答案

真正无心的,是我。心被点亮后,情感就泛滥了,我能看到更多温情动人的画面,我虔诚地去听各种声音,不挑剔它们是否属于“标准而纯正的普通话”。太多的父母亲,带着浓郁的地域腔跟着孩子一起朗读;他们激动地拿起话筒,却又忘记说什么;他们真诚地送出祝福,说着说着热泪盈眶;他们不是在表演,只是在经历生命中与儿女共同度过的美好瞬间。

我又开始想那个“铁皮人”。我们看到的只是最终的合作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定经历了许多:道具的准备;台词的纠结;因为一个细节产生的争执;在配合不当时的埋怨;一句台词,一个眼神,甚至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可能都要多次反复……一切的辛劳,父母亲为的是配合小孩完成比赛,看上去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也许还要请假,影响工作。可是,我体会到的是:他们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和小孩相伴成长的过程。他们在小孩心中隽刻下的,一种生命的记忆。

什么才是好父亲?那个“铁皮人”,告诉我了答案

我们为什么无情?因为我们缺少记忆。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的情感,而情感的生发,需要寄托在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之中。在孩子的记忆中,记忆是需要画面的,这个画面,必须是动画,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有一个个微妙的细节。“铁皮人”与“稻草人”,都永远留在女儿的心中,成为成长中的永痕。

我与儿子之间缺乏的是一个个的可供回忆的画面。

之前,太太多次提醒,我还是没能察觉它的重要。

身边很多父亲和我一样,依然沉醉于自私与狭隘。

我们还在认为:给孩子保障,那就是教养。我现明白:当孩子大了,缺乏生活画面,缺乏美好回忆,我们仅仅和儿女之间存在着血缘的关联。其他呢?没有了……情感、温暖、守望,一切人类亲子之间所应有的尊享,我们都无法触及。我们提供的那些金钱,都被花掉了,没了;我们给小孩买的那些物品,已不再被喜欢了,没了。他的情感,缺乏寄托,他的回忆,都是空白的。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大,那么,你只有一条路——再生一个。而如果,孩子还愿意和你共同经历的话,请你尝试借助我的文字,复原那个“铁皮人”和“稻草人”以及小孩合作的画面。

最后,请你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改变。

什么才是好父亲?那个“铁皮人”,告诉我了答案

#亲子教育#

欢迎关注

@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写作和教学方法可点击专栏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