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清华附小必读书目《稻草人》


本周推荐——清华附小必读书目《稻草人》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在孩子们的眼中,稻草人是活的吗?稻草人每天在稻田里,能看到什么呢?

这本叶圣陶先生所著的《稻草人》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通过稻草人的眼睛,看看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的人间百态。

【本周推荐】

《稻草人》

作者:叶圣陶

本周推荐——清华附小必读书目《稻草人》


【推荐理由】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童话《稻草人》在1923年出版,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只能“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

本周推荐——清华附小必读书目《稻草人》

从叶圣陶先生创作的童话基调看,童话中包括童话固有的奇幻色彩,但多数细节描写都以写实为主,故事中的幻想也是在写实基础上产生的,加入了现实主义的内容后,童话故事则带上了忧郁哀怨的抒情色彩,这是跟创作年代的生活背景是相关联的。

从写作手法来看,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文字迂回曲折,优美细腻,《稻草人》的优点则是唯美和讽刺并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安徒生童话相比,他的童话具有更强烈的思辨精神,旨在启迪孩子们认识、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家长带领孩子阅读童话故事,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愿景,也要让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原文阅读】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

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她提了木桶走回船舱;病孩子醒了,脸显得更瘦了,咳嗽也更加厉害。

那老农妇也随着大家到河边来看:走过自己的稻田,顺便看了一眼。

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

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本周推荐——清华附小必读书目《稻草人》

稻草人是一位尽职的稻田守望者,它做了它应该做的事,可稻草人毕竟是一根木杆,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让人无能为力的事情,但是在读了这本书后,孩子们都应该知道,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的纯净和善良。


陪伴孩子阅读,关注孩子成长,诗文典藏每周为您推荐一本好书,我们下周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