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前几天,我们去看望西杨村的贫困户杜济成一家,给他捎来了我们静海区领导干部与他结对认亲后的1000元生活补助。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去往西杨村的路上,景色格外优美

清早,我们踏上了赶往西杨村的路程。延绵的塬上山道,坳里的村庄,碧绿的麦田,鲜艳的油菜花,绘成了一幅镇原县即将全部脱贫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40分钟后,我们进入了西杨村。在村委会,乡党委书记和乡扶贫办的同志正在这里就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与干部群众进行交谈。乡党委书记马龙见到我们很是亲切。经过交谈才得知,原来我们曾经是同行,在来郭原乡之前,他是镇原县广播电视台的台长;再有就是,他与静海来镇原的帮扶干部结成了并肩战斗的好战友。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郭原乡党委书记和乡扶贫办的同志正在就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与干部群众进行交谈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西杨村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

马书记介绍说,“西杨村是郭原乡的一个贫困村,580户人家有284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经过三年的攻坚奋战,到目前,仅剩下46个贫困户。在静海的帮助下,村里发展了万寿菊、中草药等种植业,养羊、养兔等养殖业。通过与镇原县海越农业有限公司、天润禾公司入股,再加上种植万寿菊,村集体年收入可达8.76万元。天津静海的领导干部在这个村结对认亲帮扶有8个困难户,对5个困难户每户都落实了1000元的生活补助。还有结对认亲的3户,从今年4月份开始,每个月都给予500元的帮扶资金。在项目上精准、在困难户中结对,对我们既‘输血’又‘造血’。”

来到西杨村的沟东,这是一片塬上的良田,拖拉机在铆足了力气轰鸣地耕耙。马书记告诉我们,“这是天津静海为我们投资买来的深耕拖拉机,我们要种200多亩的万寿菊。”看到我们的到来,拖拉机手停下来与我们交谈。黝黑强壮的大个儿,看上去有满身使不完的力气,脸上洒满了汗珠,他叫杨永钢。

耕作多长时间了?

从春天开始,我们已经忙碌了20多天了。我们的油料地块、中草药地块、万寿菊地块翻耕的已经差不多了,有的已经开始种植了。

您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吗?

是。不过我在2017年就脱贫了!

累不累啊?

还可以,我是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耕地,中午回家吃点饭,晚上7、8点再收工。

你开拖拉机,家里还有其他的收入吗?

有啊!我现在养了两头牛,今年还能下个小牛崽儿,我再卖出一头,能赚4200多块钱,再加上这一年的务工收入,我要争当脱贫光荣户。

杨永钢笑得很甜,眼睛乐成了一条缝。

离开沟东,我们驱车前往杜济成的家。这是一条刚刚做好土基的路,正在开始修筑。同行的乡扶贫干部路根孝告诉我们,这条路是郭原乡席沟村通往杜寺村的乡村公路,全长7.5公里。他说,“这条路,我们要在5月底宣告脱贫摘帽的那一天修成贯通。”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杜济成夫妇见到我们,喜笑颜开

说着说着,汽车停下,杜济成的家到了。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塬上典型的农家小院。杜济成的妻子满脸欢笑,操着一口陕北和镇原混搭的口音,先把我们让到屋里。随后,杜济成闻讯而到,我们拉起了家常。

我们一家四口人在2013年建档立卡。在天津静海的对口帮扶下,养了4头牛,其中3头母牛,还种了高粱、小麦、玉米等,满足了牛的饲草喂料,还储存了家用的粮食,去年年底达到了脱贫的标准。

那脱贫以后你的打算是什么呢?

我计划今年再买3头母牛,如果说能产3个牛犊,到了下半年,我再卖出三头母牛,毛收入我能达到三万六千块钱,除本净利我也能挣到一万一、二的收入。

杜济成很是健谈,他还告诉我们,“我家儿子杜亮去年考上了武威职业技术学院,女儿也考上了县里的职中。”......说着说着,幸福的希望便挂到了他的脸上。

走出杜济成的门口,我们才注意到,他家门前几十米的小路已经被修建得平平整整,接通的正是我们下车时席沟通往杜寺的乡级公路。这不就是一条致富路吗?它不仅连着杜济成,也连着这里的家家户户。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来源:“静海融媒”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走访西杨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