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讓青春韶華綻放在祖國的熱土上

“五四”青年節,讓青春韶華綻放在祖國的熱土上

“五四運動”(1919年青年學生組織的愛國運動)。

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青年知識分子們首當其衝,為實現國家獨立、民族復興而不惜捨身取義,慷慨赴難,用炙熱的鮮血,綻放在國家救亡圖存的最前沿。這場運動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後又引導工、商、學等各階層聯合起來,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它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問題的探索和反思,因而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不僅僅是一場學生運動,也不僅僅是一場“打倒孔家店”的反傳統、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更不是一個簡單宣揚自由民主的廉價政治舞臺。它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和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封建軍閥主義的代表),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是在特定的時代節點下(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青年知識分子在忍受近百年的悲憤屈辱後,開始踏上救贖國家、救贖民族以及救贖自我的道路而自覺發動的一場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時至今日,“五四”精神仍具有時代意義,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不屈精神,積極探索科學民主、進步創新的進取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至今仍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五四”青年節,讓青春韶華綻放在祖國的熱土上

陳獨秀,《新青年》 雜誌的主編。

今年是不平凡的2020年,“五四”運動百餘年後,在國家危難之時,中國青年依舊勇擔重任,扛起了抗“疫”救國的大旗。什麼是青年?陳獨秀說過:“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xíng,磨刀石),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在這次抗擊疫情鬥爭中,人們看到了“九零後”、“零零後”等年輕一代的群像,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慢慢的打消疑慮,為自己正名。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

少年強則國強。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傳承的民族,十餘年寒窗苦讀,兢兢業業工作積累,“九零後”、“零零後”的青年人收穫了來自先輩們傳承下來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精神財富。面對新的挑戰和突如其來的困難,當代青年們從不退縮,抱著捨我其誰的情懷和義不容辭的擔當,衝在了新冠肺炎阻擊戰前線。

“五四”青年節,讓青春韶華綻放在祖國的熱土上

昔日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承擔起社會賦予的重任。

聞風而動,逆風而行,青年志願者們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這些昔日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承擔起社會賦予的重任,他們不畏艱險,在特殊時期捍衛著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安全,用理想鑄就輝煌,用青春鐫刻下屬於他們的時代印記,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歲月長河,奔流不息。所有平安喜樂的背後,實則有暗流湧動。記得當年在汶川地震後 “多難興邦”四個字鼓舞了一個民族的堅強與團結,誠然,誰都不願意在興邦的道路上多難。但是,我們在對自然心存敬畏的同時,也要相信人定勝天可以激發鬥志,無論面對多麼巨大的困難,如果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從這些沉重的災難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將這些寶貴的知識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們必定能克艱伏難,逆勢而上。

當代中國青年不正是從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困境中成長起來的嗎?他們已學會了無論在何種環境下都能堅持夢想併為之努力拼搏,時代的傳承、民族的復興遲早要交到青年這一代人的肩上。

滄海桑田,時移世易,我們雖飽經風霜,但初心未忘。在這百年曆史橫流中,變了一代又一代為祖國前赴後繼的青年人,不變的是“熱愛祖國,敢於奉獻”的“五四精神”!各行各業的青年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擔負著不同的使命,卻傳承著一樣的“五四精神”。在青年者的特殊節日裡,希望青年們都能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攀爬,見賢思齊,取法乎上,鐫刻下多姿多彩的青春印記。

奮鬥的青春無疑是最美麗的!禮讚當代中國青年,你們將青春韶華綻放在祖國的熱土上,祖國必將會愈來愈強大。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