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了!”

3月15日,剛從病房出來的北大第三醫院骨科醫生王奔感受到了微信群裡的沸騰氣氛——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了。

作為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最年輕的隊員,王奔去年才從北大博士畢業。當初毫不遲疑報名赴漢,王奔一心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和老師們一起去治病救人。“總書記的勉勵讓我們更加認識到,重要的不是‘幾零後’,而是‘努力後’‘奮鬥後’,能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貢獻屬於我們的青春力量,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

“我們都是收信人!”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開始的全國高校聯學活動,迅速從北京傳到湖北,傳到上海、四川、江蘇、陝西,最後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地各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實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大接龍”活動熱潮迭起。中國大學生在線“學回信精神 擔復興大任”微博話題參與高校和人數眾多,討論熱烈。據初步統計,2000多所高校的廣大青年師生參與了聯學活動。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五四青年節、五四運動101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在五四精神火種第二個一百年接續傳遞進程中,全國高校青年師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挺身而出、奮勇前行,與祖國人民一道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充分展現了在應對重大困難和挑戰中積極向上、爭做時代先鋒的擔當精神。

爭當最美逆行者的青年力量

這是怎樣的青春力量?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用聞令而動、迎難而上的身影交出了答卷。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很多“90”後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他們,無懼病魔。

1月22日,已經踏上返鄉過年旅程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醫生吳小豔,得知醫院發佈支援號召後,第一時間下車返回武漢,未有半點猶豫。

農曆大年初一晚上8點多,正在科室值班的北京協和醫院護士趙明曦接到馳援武漢通知,直接報了名,“我年輕,讓我去吧”。因為是“首發隊員”,趙明曦熟悉工作流程和病區情況,很快擔任起病區護理團隊臨時組長。“經常在護理病人時又要安排收治新進病人,偶爾有組員身體不適需要休息,還要緊急調配替崗人員。”兼顧多項事務,但他從來沒喊過累,還特意在防護服上寫下“我是組長,有事沒事都可以找我”。

3月19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90後”護士吳溢濤在駐地賓館,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支援武漢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汙染區工作,和病人、病毒近距離接觸。此外,他還主動承擔起給前線醫護人員講解高精尖儀器設備使用的任務。後來,他索性在駐地賓館製作ECMO護理的PPT,通過網絡直播幫助更多一線的醫護人員,被同事們譽為“ECMO小達人”。

他們,舍家為國。

同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支援金銀潭醫院護士的柯全、喻晨,本計劃2月2日領結婚證,因為疫情來襲,婚期推遲了。那一天下班後,兩人特意戴著口罩步行去食堂吃晚飯。“換個方式紀念。”柯全說,“美好的生活還在後頭,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帶著勝利的喜悅,擁抱在一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房內,剛剛訂婚的神經外科護士段凝和血液淨化中心護士劉磊立下了“生死相依,回來就結婚”的誓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樑,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築起中國脊樑的青春之基

疫情面前,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同樣湧現出一大批大學生的青春身影。

他們活躍在志願者服務隊伍中。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藥學專業大二學生陶夢婷在疫情期間成了“斜槓青年”,在武鋼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擔任志願者期間,她不僅是方艙醫院播音員,還是防疫物資裝卸工、社區生活物資派發員。

在河南省武陟縣嘉應觀鄉中水寨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活躍著由大學生組成的防疫防控臨時黨支部,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馬明傑、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姣姣、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馬蓓蓓身在其中。這些大學生黨員和村裡其他普通黨員一樣,堅持24小時疫情防控值班制度,在入村口勸返點和體溫探測點,對過往人員認真登記、消毒、測體溫。

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堅守在“與一線抗疫人員子女手拉手”志願服務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共服務16個社區9000餘名居民的居家防疫,通過“空中支教”助學行動幫助湖北、貴州770名山區小學生停課不停學,輔導英雄子女課後學業。

湖南大學“壹桌計劃”大學生公益項目、華南理工大學“遠程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愛心輔導行動、西北工業大學“線上家教”志願服務項目、上海音樂學院“滬鄂同心、守望相助”雲輔導項目、南京師範大學“最美逆行者子女守護計劃”……這樣的愛心行動和志願服務項目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活躍在科研攻關的最前沿。華南師範大學“90後”研究員王萌萌作為團隊骨幹之一,參與研製成功了可以實現快速檢測的試劑盒。隨後她又參與了病毒檢測物聯網平臺和病毒檢測芯片的研發,解決檢測系統在基層應用的困難。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開通上線兩個月來,接待求助者近1.6萬人次,危機干預326人次,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日均服務人數最多的網絡心理援助平臺。

在苦難面前,他們用真切行動,築起中國“脊樑”的青春之基。

詮釋愛國篤行的青春接力

這是一場接力,是精神的接力,更是愛國篤行的接力。

一所所高校師生的文藝創作,成為疫情期間的暖色調。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胡帥創作歌曲《等那櫻花盛開》,為堅守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加油。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學子們雲端聚集,青春共唱原創抗疫公益歌曲《同胞手足》,以青春正能量致敬抗疫精神。

南開大學推出“最美誦讀”國際友誼特別篇,發佈三語種“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合唱”,翻唱外文版《抗擊病毒之歌》,製作多語種海報和多語種抗疫日記漫畫、視頻、歌曲,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形象。西安交通大學推出英文朗誦《我們長大了》,鼓勵青年學子大力弘揚西遷精神,以報國之志鐫刻青春故事。

“微黨課”“雲班會”成為疫情期間的重要聯學形式。湖南師範大學以“抗疫雲連線,同心戰疫情”網絡直播微課堂形式開展交流學習,四期直播累計觀看量250萬人次,評論留言達1萬餘條,網上學習心得體會8000餘篇。陝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開設“學回信話擔當 我們都是收信人”專題網頁,協同省內45所高校開展了“易班在行動”專項活動,及時跟進全省高校傳遞接力的情況。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聯合開展主題為“聯學回信精神·共踐青春使命”的網絡雲黨課,巴蜀大地與彩雲之南的青年黨員齊聚雲端,倡議廣大青年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圓夢新一代”青年,用實際行動回應總書記的殷切期盼。

“青春是人一生中體力、智力狀態最好的階段,也是為今後人生道路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時期,我們作為青年黨員更要珍惜這段美好時光,努力磨礪意志品質、練就過硬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後歲月裡擔當得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強大與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北京大學碩士生黨員龍世毅語氣堅定。

(本報記者 晉浩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