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引子

前段时间,一位亲戚刚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年轻父母就把孩子的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可双方老人都认为现在谈孩子教育会不会太早了,是不是要等到孩子大了、懂事了的时候再考虑教育的事情。双方意见分歧的背后,其实是在孩子教育理念上有着不同的认识。

教育专家已经证实,孩子的天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从这一点来说,父母要重视开发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确是一件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

这里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并不等于是对孩子进行超前超纲教育,这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01 “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决定了父母要重视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

一个人从生命的开始,就具有感知和探索周遭世界的渴望。

至于是否教育得越早就越有效,我们或许可从大自然中的现象找到一些答案。

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得到充分的生长,可以长到30米高的话,那么这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质。然而现实是,没有一棵橡树能长到30米,通常只会长到12~15米;要是生长环境不理想,就只能长到6~9米;但如果养分充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就可以长到18~21米,甚至是24~26米。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同样道理,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天资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具有100分的能力,那么,这100分就是这个孩子的最大潜能。如果父母采取的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孩子或许就只能成为具有3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能只开发出了很小的一部分。

在这里需要提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这就是儿童的潜能开发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天赋递减规律。

怎么理解上面那句话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完全有可能具有或趋向于100分的能力;但如果父母从第一天起放弃了对孩子恰当的教育或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直至几年之后再去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在后期采取了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孩子这段错失的成长机会是难以得到弥补的;如果是从10岁才开始教育,那很有可能只有60分的能力了,而到15岁时就只剩下40分了,这就是“天赋递减规律”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这也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教育得越晚,或者说开发孩子的智力越晚,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是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在其中的影响。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对于早期教育这件事,许多父母对此颇有疑虑,孩子这么小就要接受教育,实在是不忍心,让孩子享受自由的玩乐多好。但事实上,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是很有技巧的,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灌输式和教条般的学习,更不是对孩子进行超前超纲的教育,而是重在全面对孩子的早期智力进行寓教于乐的开发。

这里举一例来说明,比如想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肯定不是等到孩子会认字的时候或上学的时候才开始培养,要是早期没有抓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机会,在后期一般就很难真正达成孩子阅读兴趣养成的目的。

但反过来,如果父母从第一天起就通过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说给孩子听(虽然孩子小听不懂,但都在不断地吸收着),等到孩子再大一点之后,让孩子随性“玩”绘本、翻阅绘本等,父母也对亲子阅读互动中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阅读熏陶,这样孩子就会被父母逐步引导到阅读之路上来。

在这方面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我正是从第一天起就对她进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到现在,当她的同龄小朋友们都被电子游戏给“俘虏”了过去,沉迷于游戏之中时,而她却无视这些电子游戏的存在,因为已经把读书当成了最大的爱好和一种愉悦身心的需求。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因此,孩子仅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父母还要抓住孩子的最佳发展期,它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千万不要错过。

02 教育及时和得当,普通孩子也能培养成小天才

如果教育及时和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小天才。大名鼎鼎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家长借鉴。

卡尔·威特主张从孩子出生15天起就开始教他说话。只要小卡尔·威特醒着,卡尔·威特夫妇或者跟他说话,或者轻声给他唱歌。

等到小威特稍大一点儿后,父亲(或母亲)就把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的名称、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家中器具和食品的名称,院子的草木及其他能引起孩子注意力的实物名称教给他。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小威特的语汇日渐丰富起来。

当小威特稍微能听得懂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天天给他讲故事。不仅让小威特听,还要让他听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这样,小威特到五六岁时,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3万多个词汇。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无数事实证明,孩子在学龄前尤其是在3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父母尽早教孩子学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承载知识和拓展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

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语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能力。而若能在孩子6岁以前就能准确地掌握大量的语言,尤其是能阅读大量的书籍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就一定会很快,将远远超过一般孩子。

接下来再举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例子。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牧师辛格在丛林中发现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一个是一岁半的阿玛拉,一个是八岁的卡玛拉。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牧师决定将两个孩子带回孤儿院抚养。

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性都同野兽一模一样,无论专家怎么努力进行调教,都收效甚微。直到她们去世前也都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从这个真实例子中明显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顶级专家的培养下,这两个“狼孩”应具备的人的习惯始终没能很好地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半岁时被狼掠走),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天赋递减法则。因此,不管是何种理由,孩子的早期教育都不能错过。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03 这三种能力的开发要趁早

生物学家达尔文不但对物种起源研究精深,对育儿的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

一天,有位年轻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找达尔文,向他请教有关育儿问题。

“啊,多漂亮的孩子啊!几岁了?”看到这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还没等年轻妈妈开口,达尔文就高兴地向夫人问道。

“刚好两岁半。”年轻妈妈诚恳地对达尔文说,“当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成才。你是个科学家,我今天特意登门求教,对孩子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呢?”

“唉,夫人,很可惜,你已经晚了两年半了。”达尔文十分惋惜地告诉她。

这绝不是达尔文在夸大其词或故弄玄虚,而是站在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建议的。

在现实中,有不少父母和这位年轻妈妈一样,其实多多少少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成长期。

自出生之日起,孩子就会通过嘴、舌头及其他感官来探索外界事物。也就是说,一个人从生命的开始,就有了感知的欲望。

1.胎教。母亲在怀孕时,不仅所吃的食物会对胎儿的成长有影响,自身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对胎儿有影响,尤其是对孩子以后的心智和精神更是有影响。因此在怀孕时就应尽量不服用药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随意生闷气或任性发脾气,多听听优美高雅的音乐,多看看美丽的风景等。(母亲)好好滋养自己的身心,实则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婴幼儿教育。孩子从出生起,一旦接触外部世界就开始了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历程。尽管在刚开始他们听不大懂父母所说的话,但他随时随地都在吸收和学习,而且婴幼儿学习和吸收的速度跟成人比起来要快得多,所以当你哪一天突然听到宝贝喊出爸爸妈妈,不用奇怪,这就是语言教育上厚积薄发的体现。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并不光是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熏陶,还有品格、性格等方面的塑造。

孩子要培养成才,这3种能力开发要趁早,专家:天赋递减法则决定

3.幼儿教育。对大一点儿的幼儿,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动手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总而言之,孩子的这三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等的开发要趁早。

结语

教育学家们一直在提倡应尽早对儿童进行教育,因此,父母要从小高度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前面辛苦付出且教育到位的话,后面在孩子的教育上就会轻松很多。

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是,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一定要建立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要反对那种以开发孩子早期智力为名,对学龄前的孩子进行诸如提前学写字、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等超前超纲式教育,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这样做,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以牺牲孩子的未来发展为代价,轻则导致孩子学习后劲不足,重则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显然,这种错误做法是我们家长要极力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