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罪斩首示众,为何非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原来大有讲究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剧情:犯人犯了死罪,被判处死刑,但并不是马上执行死刑,而是等到秋后问斩。如果一个人春天就被判死刑,还要等到秋后问斩,岂不是让囚犯多潇洒了大半年?为什么一定要等到秋后,而不是其他日子呢?秋后问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还是只是电视剧里面杜撰的?

古代死罪斩首示众,为何非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原来大有讲究

其实,秋后问斩是真实存在的,也大有讲究。根据专家考证和文献记载,自汉朝开始,死刑的执行日期都在秋冬这两个季节执行。秦朝的时候是尊法家的,推崇以法治国。但西汉开始尊崇儒术,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曾特意下诏全国征求好的治世策略。其中就有儒家代表大臣上书汉武帝,建议囚犯秋后处决落叶归根,不会逆天道,后来慢慢就影响后世,各个朝代都沿用这种方法。

古代死罪斩首示众,为何非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原来大有讲究

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和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古人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的某些现象,认为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顺应天时,不然的话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也应当顺天意而行,所不仅设官、立制要与天意相合,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所以古人便把执行死刑的日期放在秋冬季节,因为春夏之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人虽非草木,但亦属自然界组成部分,其生死应合于自然,而秋天草枯叶落,处决罪犯才合天地萧杀之时。

古代死罪斩首示众,为何非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原来大有讲究

关于秋后问斩,还有一种说法,之所以选择秋冬二季实行,主要是为了以儆效尤。因为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古人很多的生活作息和观念都是与农耕经济都是密不可分的。上半年老百姓都要忙农活,闲暇时间很少,也没有闲工夫特意来看斩首,但等到秋天收获作物后大家都基本没什么事干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百姓集中观斩,以起到警示作用。如果在老百姓忙农活的时间处决犯人,就起不到斩首示众的效果了。

古代死罪斩首示众,为何非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原来大有讲究

正如统治者期待的那样,也许是看着人头落地心里特别解恨,每逢斩首,老百姓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观看,配合官府示众。在古装剧中,一大堆人围观斩首,堵得水泄不通,都是常有的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