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这篇仅仅几十字的短文,却能名传千古

苏轼有一篇著名的短文,名为《记承天寺夜游》,只有短短八十四字,却情景交融,韵味深远,历来被视为名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这篇仅仅几十字的短文,却能名传千古

苏轼记完了今夜的事情,描绘了夜景的心情,全文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极大的提升了整篇文章的意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这篇仅仅几十字的短文,却能名传千古

东坡并不是真的想清闲的人,而是处处受排挤,报国无门,所谓的“闲人”不乏有自嘲失意的苦闷之意。正因为这句自嘲“闲人”,更显得东坡豁达乐观的人格魅力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这篇仅仅几十字的短文,却能名传千古

作此篇时,苏轼身贬黄州,担任一个有职无权的官,当然清闲,故“闲人”既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也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作者在短短一篇《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的情绪是复杂而深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