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之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技巧,快快收藏吧!

第一类:分析题目的作用及好处。

(题目是问句的)

一、《人的头发为什么变白》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观点:好。

理由:1、这样能够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后面内容就是问题的答案;3、发人深思,引发读者探究的欲望;4、这样的写作形式,我们写作时可以模仿借鉴。

(题目是以物为题的)

二、以"盛在盘子里的菜"为题有什么好处?

理由:1、设置悬念,引发作者阅读兴趣;2、凸显主题,表现了晓晓对母亲生日的重视;3、生日时"盛在盘子里的菜"与平时"承载搪瓷缸里的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晓晓对妈妈的爱。

第二类:插叙的作用

1、运用插叙,补充了主要事件,内容上显得更加充实。

2、运用插叙,结构上不再平铺直叙,显得更加曲折,起伏多变,引人入胜。

3、运用插叙,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鲜明。

一、结合上下文考虑,文章第2、3、4节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作用:1、补充了晓晓的悲惨身世,唤起了读者的同情心,内容上更加充实;2、文章结构上不再平铺直叙,显得更加曲折,起伏多变,引人入胜;3、晓晓平日行为与今日买菜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晓晓对妈妈的爱。

第三类:说明文中词语准确性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词语意思;2、将词语放回原句写出句子意思;3、写出该词语反义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加上"与事实不符";4、不要忘记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让人印象深刻。"

一、你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可能使头发变白"中用"可能"准确还是用"会"准确?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观点:用"可能"准确。

理由:"可能"的意思是表示推测,说明使头发变白的这几种原因还未经过研究证实,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如果不用"可能",就说明这几种原因已经确定了,与事实不符。这样写使得语句更加严谨、准确、科学,让人印象深刻。

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可以改成"对本品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吗?为什么?

观点:不能。

理由:"禁用"的意思是不能用。"慎用"的意思是小心使用。这句话是说对本品过敏者不能用,过敏体质者小心使用。如果更改的话,句子的意思就变成对本品过敏者小心使用,过敏体质者不能用,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让人印象深刻。

第四类: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利于读者展开想象。

列数字:运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使语句严谨准确,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

一、"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此时,这余地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承受的"。说说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列数字。运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当蚊子采用不抵抗策略时,雨滴冲击力很小的特点,使语句严谨准确,更有说服力。

2、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说明了当蚊子采用不抵抗策略时,雨滴冲击力很小的特点,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利于读者展开想象。

第四类:拟声词的作用

一、"冬锵冬锵冬冬锵"(拟声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答:1、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2、说明了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中心);3、为下文写同学们在课堂上偷玩竹节人做铺垫。(情节)

第五类、首尾呼应的好处:

的作用:1、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2、内容更加完整;3、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