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司馬懿可謂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歷史愛好者們說到他無不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甚至將對中國人民造成沉痛災難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也歸咎於他。客觀的說,這兩次戰亂髮生時司馬懿已去世數十年,說他造成了這兩次動盪實在是有失公允。不過司馬懿的口碑確實是差,在民間他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在官方的正史中也多被指責,如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鑑中痛批司馬懿。那麼,這位才高八斗膽略過人的梟雄為何在千年之後仍然被人唾棄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首先是因為司馬懿及其後人對待皇室的不忠行為令人反感。中國人民講究忠、孝、義。魏明帝死後,年幼的曹芳即位後無力掌控局勢,而司馬懿曾趁曹魏宗室成員曹爽拜祭宗廟之時發動了政變,逮捕了一大批擁有實權的曹魏宗室和支持曹魏宗室的大臣,從此一舉架空了曹魏宗室;而他的兒子司馬昭變本加厲,甚至指使手下當眾殺死了對他不滿的皇帝曹髦,這樣的所作所為,自然和“忠”沾不上邊,有晉一代,晉朝甚至無顏要求臣民盡忠,只得宣傳“以孝治天下”,東晉明帝司馬睿曾問大臣晉朝的創業史,該大臣如實回稟,聽完自己祖先所作所為的明帝在朝堂上痛哭流涕說“得國如此,司馬家的天下怎麼能夠長久啊!”

而對待其他人,司馬懿也絕對談不上“義”,對待上級,魏明帝託孤司馬懿,在病榻前,司馬懿曾發誓盡全力輔佐小皇帝,可是短短几年後就發動政變架空了皇帝;對待對手,高平陵事變之後,曹爽僥倖出逃,司馬懿卻抓捕曹爽的家人作為人質,並承諾只要曹爽投降並解除實權,不但全家性命可以保全,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曹爽信以為真,便投降了司馬懿。可是投降後,司馬懿不但沒有按照約定讓曹爽擔任虛職安享富貴,反而立馬殺掉了曹爽和他全家數十口人,這樣狡詐的行為,自然也談不上“義”。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忠義兩無,而在孝方面也沒有什麼突出表現的司馬懿,在傳統道德上可以說是爛得一塌糊塗,品德如此卑劣的人,在歷史上評價差也不奇怪。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但要看個人品德,還要看歷史功績。雖然李世民弒兄殺弟、軟禁生父,但是因為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仍然被認為是中國最偉大的君主之一。而司馬懿奠基的晉王朝卻是一個腐朽不堪的王朝,在司馬家族的統治下,官員貪汙腐敗,貴族沉迷享樂和攀比,不識民間疾苦:晉武帝在位時黃河發生水災,很多百姓淪為餓殍,然而太子卻在朝堂上說“百姓既然沒有餅吃,為什麼不喝肉湯呢?”晉朝統治者的荒唐腐朽可見一斑。更遑論之後搞得中原大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了,雖然這些事情和他沒有直接聯繫,但他作為晉朝的奠基人,也是有一定的間接責任的。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更何況,司馬懿最大的對手——諸葛亮是一個在中國官方和民間都享有盛譽的人,諸葛亮在私德上坦蕩光明,在歷史功績上他把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一直矢志復興漢室;因此,他被官方認為是臣子的典範,被民間奉為智慧的化身。和這樣的人做對手,自然讓司馬懿的風評進一步下跌,加上《三國演義》等民間文學的傳播,司馬懿的形象自然越來越差。(浩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