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道“天朝上国”的旨意,清朝有样学样,走上了覆灭之路

朱元璋农民起义家,建立的明朝,满脑子的地主思想,直接下了一道旨意,说我大明是天朝上国,不跟外国人做生意,让老百姓寸板不得下海,有了禁海令,但是出现了一个藩贡体系,就是让周边的一些小国给明朝进贡,然后明朝按着天朝上国的礼遇给与双倍的返还,叫做勘合贸易。嘉靖二年的时候,日本来进贡的使臣出现了一次因为进贡的合法与不合法,两拨使臣打起来了,明朝就关闭了勘合贸易,紧接着民间又出现了走私贸易。

朱元璋的一道“天朝上国”的旨意,清朝有样学样,走上了覆灭之路

但是很快走私贸易日渐做大,明朝政府就加大了缉私的力度,导致很多走私的商人没饭吃,这就引发了倭寇的横行,其实倭寇也只是想跟内地的百姓做一做生意,但是由于他们杀了一个叫汪直的海盗头子,就引发了大量的倭寇侵犯内地,跟官府做对,其实倭寇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只有极少数的日本的一些下层人,之所以每次打仗让他们冲在前面,一是为了当炮灰,而是为了用他们的奇装异服,吓唬那些官兵。倭寇是怎么平息的呢?

朱元璋的一道“天朝上国”的旨意,清朝有样学样,走上了覆灭之路

戚继光在跟倭寇打了很多次仗之后,明朝政府看这样子不是个办法,于是就开放了一个港口,允许他们做生意,这才没有倭寇横行,断了别人财路,怎么可能这些人不跟你急眼呢。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还只是沉浸在平息了倭寇,而不自己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在明朝政府没有断了百姓的海上贸易的时候,民间的海上贸易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了,沿海地区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海为田,没有了海,他们就没有了吃饭的地方,所以才会引发社会问题的大爆发。这还只是明朝,我们在看下清朝。

朱元璋的一道“天朝上国”的旨意,清朝有样学样,走上了覆灭之路

清朝的前期,康熙,雍正都是解决了中国的内部问题,可是外部问题,他们就一纸诏书,闭关锁国,不跟外国人来往,不跟他们做生意,这就导致了中国国内的经济,文化,没法传向世界。没法与外部交流,所以信息封闭,就会越来越落后,这不就是跟明朝学的吗,我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不跟你们蛮夷来往,我也能活的好好的。把海上贸易断了之后,沿海地区的百姓生计都是问题,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一个坏事儿。海上贸易,可以支撑起政府的很大的一笔财政收入。自掘坟墓。

朱元璋的一道“天朝上国”的旨意,清朝有样学样,走上了覆灭之路

1842年额鸦片战争,英国人就是让清政府开了五个通商口岸,就是为了跟我们国内做生意而已,其他的也没什么,如果当时的清政府清楚的认知到全球贸易,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话,那么清朝可能也不至于没落到最后惨不忍睹的地步。包括最后的甲午战争的失利,这些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恶果导致的。开放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