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这样的一个新闻:有一位北大博士后到了国外与亲人失联了20年,家人好不容易联系上他了,想让他回来跟病危的生母见一面,但被他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给拒绝了。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新闻后,都很气愤,纷纷指责主人公王永强,认为他太冷酷无情了,说他就是一个“不孝子”,读了这么的书也是白读了。

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但是,也有的网友认为“不经别人苦,莫劝别人善”。按道理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是知书达礼的人,若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不至于20多年都不跟自己的父母联系,更不可能拒绝与病危的母亲相见。毕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大部分人都非常看重的东西。

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面对大家的疑惑,王永强还是选择了沉默去应对。不过,最近有一位“知情人士”却忍不住爆料了更多细节,剧情发生了巨大逆转,人们从这些细节当中终于发现了他这样做确实是另有隐情的。很多网友们了解后,觉得挺同情他的。据这位网友的爆料,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01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读书,曾多次要求他辍学

王永强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江苏常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三兄妹,他是最小的那个。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国内农村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家长们不像现在这么重视教育,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在那时候能读完初中就不错了。有的甚至连读初中都没读完,他们就早早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了,然后就是娶妻生子。

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王永强的父母跟那个时候多数的农村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读那么多书,曾多次要求他辍学,好早点出来工作,以便减轻家里负担。但是,王永强没有放弃,他认为没有读书就没有出路,坚持要考大学。或许在考大学之前父母对他的这样态度就给他的内心深处造成了创伤。

02考上大学后,家里人就不断跟他要钱

据这位“知情人”爆料,幸好那时读大学是免费的,而且还发饭票。在读本科期间,他的父母并没有对其物质、金钱上进行援助,反而在这个时候像追债那样跟他要钱,王永强为了稳住父母,把每个月省下来的4元助学金都寄了回家。

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后来,他再次不顾父母的反对,读研究生,读博士,然后博士后,一路走来都是靠着自己,而父母除了要钱就别无其他了。在读研期间,就引来了父母三年持续的不满,除了要钱还要他给家里的亲戚帮忙,关键是这些忙他也根本没能力帮。例如,帮他哥残疾的孩子在苏州找工作、帮他堂哥的孩子上苏州大学等等。这些忙帮不了后,他的父母就多次找到学校去,让他在同学的面前难堪。

再后来,为了逃离父母的“压榨”,他选择了到外地读博。虽然离家远,但父母依然经常来信催促寄钱、办事。在这个时候他也有了自己的女朋友,生活的压力就更大了,全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03由于父母的影响,他的婚姻和工作都一塌糊涂

1999年,他选择和妻子一起到日本工作,但他的父母却不干了,他们要求王永强带着一家人过去日本生活。后来,在王永强一再承诺自己可以寄钱回去建个房子给他们,让他们享福后,他的父母才勉强答应了不跟着一起去。不过,他的父母还是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过去要钱。父母和那些七姑六婆齐上阵地要钱,让他不堪重负。在他父母的影响下,他的妻子跟他离了婚,他自己也辞掉了工作一个人跑到了美国去,从此就跟家人失联了20年。

剧情反转?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另有隐情,网友:挺同情他的

更甚的是,他们的父母联系不上自己的儿子了,就设法到北京找到了自己的亲家,就算知道自己儿子已经跟人家离婚了,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骚扰自己的前亲家,前亲家也受不了他们这种做法,无奈卖掉房子换了工作。

当大家看到了这里后,相信也都明白了王永强为啥不肯跟他父母相见的原因了。俗话说,父慈子孝,上慈下孝。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关爱,就知道一味地索取,更不理解孩子风光背后的艰辛,那孩子又怎能感到家里的温暖呢?这或许就是网友对王永强表示同情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