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二章 使人行者 身先行之

文/姜小碼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相比之下就有了醜;都知道什麼是善,那麼就有了惡。所以,實有和虛無相互滋生,難和易相輔相成,長短相互比較顯現,高與下相互依靠存在,音與聲和而成曲,前後相接跟隨。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處事,用不言的方式進行施教,任萬物生長而不干涉。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而不強求私利,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也就沒有失去這一說。

《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二章 使人行者 身先行之

【感悟】

這一篇,老子的觀點主要是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相通,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老子深刻觀察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來進行論證自己的觀點,既“對立統一規律”這一永恆的、根本性的哲學法則。這也再一次印證了道德經的偉大意義。老子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無不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催生出來的,對立的兩個面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對立面,事物的對立面,是自己這一面存在的前提條件。就好像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如果世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美”,又怎麼會有“醜”出現?都不知道什麼是“善”,又怎麼對比出“惡”呢?沒有“有”,就沒有“無”;沒有“難”,就沒有“易”,這也是老子哲學中的精華。

《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二章 使人行者 身先行之

面對這個矛盾的世界,老子是如何建議的呢?無為。這裡的無為是順應自然而不是什麼都不幹的意思。“行不言之教”也就是《黃帝內經·太素》中所說的:“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想要教導別人怎麼做,自己首先要做到。這也是綿延至今仍該警醒世人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