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牧民的草場既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也是農牧民生計所繫。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面對庫布其、毛烏素沙漠步步進逼、上千萬畝草場的沙化,幾代治沙人不懈努力,植樹治沙,保護了生態環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現在,新一代的農牧民接續奮鬥,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治沙之路。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靠近毛烏素沙漠,是個乾旱地區,由於自然條件和多年來人為的影響,一度使得1500多萬畝草場出現了大片退化。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林草原局局長李月生說:“過去生活條件比較惡劣,人的溫飽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對草場保護利用不太到位,所以造成整個草原退化。”

草場退化的最終結果就是沙化,但要防止草場沙化在當地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李月生說:“我們這個地方的年降雨量非常低,年降雨量可能就是五六十毫米,十年九旱,個別年景才能達到一二百毫米。”

降雨量少,蒸發量大,草場復綠難度就大,如何調動農牧民治沙的積極性?這是多年來擺在鄂爾多斯市環境治理面前的一道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鄂爾多斯市把草原治沙作為重要的大事來抓,對主動參與治沙的牧民給予了許多政策扶持。

李月生說:“利用生態修復項目每畝補助240塊錢,市裡每畝又有40塊錢的圍欄及其他項目支持補助;另一個層面,我們有固定的草原生態獎補,就是按休牧補貼每畝地兩塊一毛五;第三個,從家庭林場的角度上配置一些機器設備,進行支持和幫助。”

正是在這樣的新政策支持幫助下,牧民們治沙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牧民斯日古林就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他主要是通過多種檸條來為沙化的草場復綠。檸條是生長在乾旱沙地上的一種植物,別看它長得不起眼,在牧民眼裡可是個寶,退化的草場固沙和養羊都得靠它。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利用大小羊給檸條平茬,在保持檸條固沙功能的同時,又能當飼料,讓牧民有一定的收入,解決他們治沙的後顧之憂,無疑是符合當下治沙實際的選擇。對此,管理部門也有相應的規範。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草原工作站站長阿拉騰布拉格告訴總檯央視記者,草原5畝放1只羊,這樣既可以保證檸條固土固沙,又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新政策的支持下,斯日古林在原來承包2000多畝退化草場的基礎上,近日又承包了800多畝沙地。現在,通過治沙的各種補貼和適量養羊、賣飼料,他一年可以收入二三十萬,他的家庭草場還帶動了附近五六戶牧民一起幹。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大力發展像斯日古林這樣的家庭治沙戶,支持農牧民多種經濟類林草是鄂爾多斯市近年來推出的治沙新舉措,它改變了過去要求農牧民只種公益林的傳統思路,力爭在治沙的同時讓農牧民也能有收入,解決治沙可持續的問題。在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另一位家庭林場戶裴飛也給記者講了他離開家鄉後又被好政策吸引回來的經歷。2010年,因為整體搬遷,裴飛離開村子。可人們沒想到的是,2017年,離鄉幾年的裴飛又回到了家鄉,還一口氣包了4000畝沙地種沙柳。這又是為什麼呢?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林草局副局長郭建忠說:“從2017年開始,有新的政策是灌木平茬給錢,國家公益林補貼也提高了,國家重點工程的補貼標準也提高了,家庭林場戶還可以當護林員,發展林下經濟。”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村民裴飛說:“這些補貼都下來了,我又回來開始又經營沙地。”

原來,是新出臺的鼓勵政策促使裴飛回鄉治沙了。

郭建忠說:“過去沙柳不值錢,老百姓都是砍回去以後就燒火了,現在沙柳主要有兩個用途:一個是做種條,再一個是在沙漠裡頭造林需要做防風固沙沙障,還有一項用途就是咱們這裡有沙柳刨花板廠,做了刨花板原料。”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而家庭林場的建立不但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也不錯,裴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裴飛說:“這些公益林補貼、平茬、種苗的收入總共是二十大幾萬,再有就是養的羊能收入十大幾萬。”

為了證明他所說的不虛,他請記者去他家看看。記者看到他過去的老房子裡面乾淨整齊,已經看不到沙子了。裴飛的妻子告訴記者,以前剛回來那幾年,整個門跟前都是沙子。出了房門,裴飛又告訴記者,他又蓋了新房。

除了政策的扶持和補貼之外,鄂爾多斯市林草局還幫助農牧民運用新的技術提高治沙復綠的效益,在這方面,草場大面積滴灌新技術的採用,給儘快恢復植被提供了一條新路。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據鄂爾多斯市林草局介紹:到目前為止,鄂爾多斯市有200多戶農牧民、60萬畝草場採用了滴灌技術,由政府負責施工鋪設和技術指導都取得了成功,與能取得的經濟效益相比,成本並不高。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牧民趙金柱說:“2000多畝成本應該在二十大幾三十萬塊錢,連鋪管澆水,一切的維護,所有的費用都算上。”

據瞭解,僅鄂爾多斯市目前還有2700多萬畝退化的草原等待治理,滴灌無疑可以改變退化草場靠天降雨的局面。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生態修復處處長王卓然說:“第一,它能夠大量節約生態用水的量,它能夠節約用水量到90%以上;第二,它能夠提高生態修復的成活率,可以說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種植檸條這種半灌木,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所以在一些有水源保障的地區,在一些半乾旱地區,利用滴灌技術種植檸條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技術。”

在幫助農牧民開闢治沙新路子的同時,鄂爾多斯市的國有林場也發揮了治沙主力軍的作用。1979年成立的鄂爾多斯市造林總場是市裡最大的國有林場,承擔著126.6萬畝治沙綠化任務。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雖說是國有林場,他們也沒有僅僅靠國家撥款,也在努力探索,在造林治沙的同時,帶動當地百姓致富的新路。比如說,林場有一大批老楊樹亟待更新,但是目前國家還沒有撥款,他們不等不靠,用改革的思路來找辦法。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林草局局長劉錦旺說:“種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說沙棘,在經濟林底下種一些中藥材,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吸收了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和國有林場進行合作。合作以後生態效益也有了,生態功能也提升了,經濟效益也有了,所以社會力量進入合作的時候,也有了積極性,也給老百姓拓寬了增收的渠道。”

在達拉特旗白土梁林場,總檯央視記者看到了沙棘大豐收的景象,前來務工摘果的村民們喜氣洋洋。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林草局局長韓玉飛說:“全市有25個國有林場,至少還有100多萬畝待更新的土地。另外,國有林場以外的土地完全也可以借鑑這個模式給國家搞生態,企業有收益,老百姓也增收,對整個國家西部地區的荒漠化治理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焦點訪談丨科學治沙,這裡都是好辦法

依靠新政策、新技術、新思路的推動,鄂爾多斯市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僅2018年到2020年這兩年就完成了林業生態建設460多萬畝,其中新造林面積達到了188多萬畝,退化林修復面積近100萬畝,森林撫育面積173萬畝,草場修復改良37多萬畝,庫布其、毛烏素兩大沙漠的治理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現在,全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7.03%,植被的覆蓋度穩定在70%以上。與此同時,還探索實行了以家庭林場和草場為主體的多種林草資源保護利用模式,引導更多的農牧民參與到治沙和林草建設中,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