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大型圖書館佔不上座?網紅書店又太擁擠?別急,一批新型閱讀空間已經開到了北京市民家門口。

近日,記者隨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活動走訪朝陽、石景山、西城,發現各區都不乏這樣小而美的機構,它們帶來的濃濃書香和豐富活動,也讓周邊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噌噌上漲。

“夢想書坊”打造15分鐘文化圈

“北京近年新開了很多‘好看’的書店,可是找一個真正安靜舒服看書辦公的地方,還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偶遇這家疫情後新開的書店時,真是好驚喜。”讀者小北在社交網站上分享的這家書店,就是今年6月開業的夢想書坊北齒空間。

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陽光從一整面牆的落地窗灑進來,溫暖了整個書店,閱讀區、茶飲區、活動區錯落有致,各類文創和花藝產品把純白色的空間點綴得更加溫馨。記者走進24小時齒輪場產業園,迎面就遇上這家夢想書坊。“這個空間上下兩層約600平米,是我們與園區共建的,也得到了朝陽區圖書館的大力支持,現在配備圖書一萬冊,一樓是歷史、人文類,二樓是親子類。”主理人張玉彪介紹。

除了可供閱讀、會客、辦公,書坊還經常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包括讀書會、非遺大師手作教學、化妝攝影體驗等,為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多樂趣。

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夢想書坊一角

夢想書坊由中國傳媒大學為作為智庫支持,以公益為引領,致力於打造複合型的多功能文化空間。中傳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書記卜希霆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發起夢想書坊項目的初衷:“過去很多社區都基於房地產項目,老百姓住在同一棟樓裡都不一定互相認識,我們希望打造這樣一個社區的社交場,不僅要看起來很美,還要讓大家喜歡參與。”現在,不少周邊居民已經習慣了晚上來這遛彎、週末來這遛娃。

目前,夢想書坊已在朝陽、順義、東城和亦莊等地區複製了十個同類空間。“我們利用大數據分析瞭解周邊居民、企業和學生的消費習慣,通過實體空間來滿足他們的文化訴求。”張玉彪透露,夢想書坊在不同社區有不同的主題,但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構建15分鐘文化圈,打通閱讀的最後一公里。

汙水橫流的“麵食村”變身文化小院

金蘋果文化小院的老街坊議事廳裡,20多名老街坊正在興致勃勃地跟著老師學習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的製作。他們仔細聆聽、認真捏搓,手作的歡樂驅散了初冬的嚴寒。

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金蘋果文化小院

在這間365天不打烊的小院裡,類似的活動每天都有,電影放映、文藝演出、文化展覽、冬奧項目體驗、知識講座……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公眾號及時發佈,居民掃碼或現場預約即可報名參與。“所有活動都免費。”小院運營方負責人劉嶸介紹,很多熱門活動一推出就“秒光”,為此周邊居民現在已經形成了每週末關注下週活動預告的習慣。

作為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小院佔地面積2000多平米,採取政府監管、社會化運營模式,設有紅色教育基地、圖書閱覽室、書畫室、文化展室等多個功能場館,古色古香的設計風格更為小院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味兒。

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金蘋果文化小院

走進窗明几淨的圖書閱覽室,近6000冊圖書分門別類地碼放在書架上,閱覽室中間還特意擺放了幾個較低的兒童書架和一圈沙發,方便孩子們閱讀。這些圖書由石景山區圖書館提供,每季度按比例進行流轉。“此外我們還有一個科普圖書館,近1000冊科普書籍專為未成年人提供。”

劉嶸坦言,目前走進公共文化場所的普遍以中老年群體為主,如何吸引年輕人成了小院重點思考的問題。“我們為此組織了小院讀書會,讓年輕人在一起暢談人生理想,學習溝通育兒知識,同時利用親子活動帶動年輕父母走進小院。”

別看如今的小院書香濃郁,其實,這裡幾年前還是一家低端業態聚集的“麵食村”,凹凸不平的地面汙水橫流、空氣中常年瀰漫著異味,是周圍居民的一塊心病。為此,蘋果園街道對“麵食村”進行拆除整治、美化加工,今年一月,風格典雅的金蘋果文化小院正式對外開放。

蘋果園街道工作人員田欣告訴記者,小院周邊大多是90年代初的老小區,住戶以首鋼的退休職工居多。現在,這些老街坊不僅積極參與小院的文化活動,還成為志願者幫助小院運營。“走進小院,大家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大柵欄衚衕裡藏著家“來到”閱讀空間

位於大柵欄前西社區158號的“來到”閱讀空間,是一家社區綜合文化服務驛站。低調的門臉讓它在衚衕裡顯得並不起眼,倒是門口粘貼的一張大大的課程表吸引了調研組的目光。

新型閱讀空間開到百姓家門口,這些社區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衚衕裡的社區閱讀空間“來到

“每週一讀書會、中醫知識小課堂;每週二聲樂課、手機課堂;每週三繪畫課……”空間負責人王凱介紹,除了課表上的固定課程,“來到”自2018年10月運營至今,先後組織了印刷術體驗、百年課本展、優秀兒童讀物分享會、“律師幫幫團”系列讀書會等五百餘場文化活動,服務八千餘人次。

走進大門,記者才發現,“來到”雖然不大,但也是精心設計。翠竹點綴的背景牆、原木色的中式傢俱、展架上擺放著社區居民的手工作品,清新淡雅中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空間內的3000餘冊書籍涉及歷史、文學、科學、兒童、生活等,供居民免費閱讀,《紅樓夢》《西遊記》《圍城》等經典作品被放在了一進門最醒目的位置,方便取閱。

王凱透露,這個空間原本是廣安控股集團旗下管理的直管公房,2018年該集團投入50多萬元對其進行翻新設計,希望通過公益閱讀空間的打造提升周邊社區的文化氛圍。“一開始,有人覺得我們是賣書的,也有人以為我們是咖啡廳、茶社。”他說,隨著活動越辦越多,老百姓對“來到”也越來越熟悉和認可,“有一次舉辦健康講座,衚衕裡的大爺呼朋喚友地來聽,連走道都站滿了人。”

除了為老年讀者設計社區口述史、老北京胡同文化等特色閱讀活動,“來到”也逐漸開始開發針對兒童的閱讀活動。“去年有些家長找到我們說,家裡有二胎了,老大在家寫作業很困難,能不能在這兒寫?我說可以。孩子們寫完還能一起交流,我們讓大孩子給小孩子念自己的作文,還找一些青年學生給他們當輔導老師。”王凱希望把“來到”打造成一個服務社區的文化品牌,也成為企業回饋社區的一份禮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俐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