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大型图书馆占不上座?网红书店又太拥挤?别急,一批新型阅读空间已经开到了北京市民家门口。

近日,记者随北京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活动走访朝阳、石景山、西城,发现各区都不乏这样小而美的机构,它们带来的浓浓书香和丰富活动,也让周边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噌噌上涨。

“梦想书坊”打造15分钟文化圈

“北京近年新开了很多‘好看’的书店,可是找一个真正安静舒服看书办公的地方,还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偶遇这家疫情后新开的书店时,真是好惊喜。”读者小北在社交网站上分享的这家书店,就是今年6月开业的梦想书坊北齿空间。

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阳光从一整面墙的落地窗洒进来,温暖了整个书店,阅读区、茶饮区、活动区错落有致,各类文创和花艺产品把纯白色的空间点缀得更加温馨。记者走进24小时齿轮场产业园,迎面就遇上这家梦想书坊。“这个空间上下两层约600平米,是我们与园区共建的,也得到了朝阳区图书馆的大力支持,现在配备图书一万册,一楼是历史、人文类,二楼是亲子类。”主理人张玉彪介绍。

除了可供阅读、会客、办公,书坊还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读书会、非遗大师手作教学、化妆摄影体验等,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

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梦想书坊一角

梦想书坊由中国传媒大学为作为智库支持,以公益为引领,致力于打造复合型的多功能文化空间。中传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书记卜希霆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发起梦想书坊项目的初衷:“过去很多社区都基于房地产项目,老百姓住在同一栋楼里都不一定互相认识,我们希望打造这样一个社区的社交场,不仅要看起来很美,还要让大家喜欢参与。”现在,不少周边居民已经习惯了晚上来这遛弯、周末来这遛娃。

目前,梦想书坊已在朝阳、顺义、东城和亦庄等地区复制了十个同类空间。“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周边居民、企业和学生的消费习惯,通过实体空间来满足他们的文化诉求。”张玉彪透露,梦想书坊在不同社区有不同的主题,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构建15分钟文化圈,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污水横流的“面食村”变身文化小院

金苹果文化小院的老街坊议事厅里,20多名老街坊正在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学习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制作。他们仔细聆听、认真捏搓,手作的欢乐驱散了初冬的严寒。

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金苹果文化小院

在这间365天不打烊的小院里,类似的活动每天都有,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冬奥项目体验、知识讲座……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公众号及时发布,居民扫码或现场预约即可报名参与。“所有活动都免费。”小院运营方负责人刘嵘介绍,很多热门活动一推出就“秒光”,为此周边居民现在已经形成了每周末关注下周活动预告的习惯。

作为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小院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采取政府监管、社会化运营模式,设有红色教育基地、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文化展室等多个功能场馆,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更为小院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味儿。

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金苹果文化小院

走进窗明几净的图书阅览室,近6000册图书分门别类地码放在书架上,阅览室中间还特意摆放了几个较低的儿童书架和一圈沙发,方便孩子们阅读。这些图书由石景山区图书馆提供,每季度按比例进行流转。“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科普图书馆,近1000册科普书籍专为未成年人提供。”

刘嵘坦言,目前走进公共文化场所的普遍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如何吸引年轻人成了小院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为此组织了小院读书会,让年轻人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学习沟通育儿知识,同时利用亲子活动带动年轻父母走进小院。”

别看如今的小院书香浓郁,其实,这里几年前还是一家低端业态聚集的“面食村”,凹凸不平的地面污水横流、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异味,是周围居民的一块心病。为此,苹果园街道对“面食村”进行拆除整治、美化加工,今年一月,风格典雅的金苹果文化小院正式对外开放。

苹果园街道工作人员田欣告诉记者,小院周边大多是90年代初的老小区,住户以首钢的退休职工居多。现在,这些老街坊不仅积极参与小院的文化活动,还成为志愿者帮助小院运营。“走进小院,大家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大栅栏胡同里藏着家“来到”阅读空间

位于大栅栏前西社区158号的“来到”阅读空间,是一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驿站。低调的门脸让它在胡同里显得并不起眼,倒是门口粘贴的一张大大的课程表吸引了调研组的目光。

新型阅读空间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些社区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胡同里的社区阅读空间“来到

“每周一读书会、中医知识小课堂;每周二声乐课、手机课堂;每周三绘画课……”空间负责人王凯介绍,除了课表上的固定课程,“来到”自2018年10月运营至今,先后组织了印刷术体验、百年课本展、优秀儿童读物分享会、“律师帮帮团”系列读书会等五百余场文化活动,服务八千余人次。

走进大门,记者才发现,“来到”虽然不大,但也是精心设计。翠竹点缀的背景墙、原木色的中式家具、展架上摆放着社区居民的手工作品,清新淡雅中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空间内的3000余册书籍涉及历史、文学、科学、儿童、生活等,供居民免费阅读,《红楼梦》《西游记》《围城》等经典作品被放在了一进门最醒目的位置,方便取阅。

王凯透露,这个空间原本是广安控股集团旗下管理的直管公房,2018年该集团投入50多万元对其进行翻新设计,希望通过公益阅读空间的打造提升周边社区的文化氛围。“一开始,有人觉得我们是卖书的,也有人以为我们是咖啡厅、茶社。”他说,随着活动越办越多,老百姓对“来到”也越来越熟悉和认可,“有一次举办健康讲座,胡同里的大爷呼朋唤友地来听,连走道都站满了人。”

除了为老年读者设计社区口述史、老北京胡同文化等特色阅读活动,“来到”也逐渐开始开发针对儿童的阅读活动。“去年有些家长找到我们说,家里有二胎了,老大在家写作业很困难,能不能在这儿写?我说可以。孩子们写完还能一起交流,我们让大孩子给小孩子念自己的作文,还找一些青年学生给他们当辅导老师。”王凯希望把“来到”打造成一个服务社区的文化品牌,也成为企业回馈社区的一份礼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俐

编辑:关一文

流程编辑: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