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當永駐

幾十年風雨,滿是辛酸苦楚,盡是步履維艱,難忘赤子之心。

抵達臨沂的第二天, 在沂蒙義工協會凌雲叔叔的指引和幫助下,“暖兵築夢,為愛奔跑”志願服務團的隊員們乘車行駛在綠樹掩映的鄉村小道,彎了又繞,在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後終於到達了臨沐縣——我們計劃看望的第一位老兵爺爺的住所。

赤子之心當永駐


進入小院子,牆角樹枝遍佈散落的蛛網。這位爺爺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志願者叔叔和我們介紹說,院子裡的一間毛胚房是前兩年協會志願者們為他新蓋的房子。如果在城市裡面,後來有工作的或者有退休金的,有子女的老兵們,相對生活條件會好一點。但是如果沒有子女,或者是在農村的那些老人,基本上日子就過得比較差一些。

接著,我們進入了房間,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已經是耄耋之年。在時間無情的摧殘下,爺爺的面龐皺紋縱橫,乾癟的口中只剩了三兩顆牙。他瘦的彷彿一具戰慄的骷髏,幾乎無法想象他當年戰場上的雄姿。

赤子之心當永駐


回憶往昔,老兵爺爺的眼中又泛起熠熠的光亮。他和我們絮絮地說,當年抗戰的時候在部隊他是扛機槍的。忽然爺爺看到了我們隊伍裡一個高個男生,便笑著說,要是當年,他也肯定是扛重機槍,大家忍俊不禁。

在講完刺刀挑鬼子的往事之後,爺爺給我們看了他肚子上的刀疤,猙獰得如同蜿蜒的蚯蚓,可見當時傷口之深,也許再重一分他就無法繼續報效國家了。但儘管如此,他又說,如果能重來一次,還是會選擇上戰場為祖國戰鬥。

我不禁思忖,若是重回那段烽火狼煙的歲月,不知道我們是否也有像爺爺一樣的膽量與勇氣。

赤子之心當永駐


除了準備的牛奶、營養粥等生活用品,我們還給爺爺送上了隊員親手製作的禮物——十字繡的福字和香包項鍊等,以表達我們的真誠的祝願。

最讓我感觸的是,在爺爺家裡面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準備離開了,這時候,他突然非常嚴肅地舉起了右手,給我們行了一個軍禮。

赤子之心當永駐


實際上軍禮是一個非常莊重的儀式,當時同行的叔叔連忙回了禮說,“不用給我們行軍禮的……”當時我們都有點手足無措。作為年輕的後輩,我們哪裡有這樣的資格,去接受老人如此莊重的軍禮,來對我們表達他對我們的一種感激?真的是愧受。

懷著這樣的心情和老兵爺爺的期望,我們繼續出發了,前往下一個保衛者的故事。儘管我們離開了,但那一份赤子之心卻永駐心間——即使是留在祖國的最後一塊腳印,也要為國家而戰鬥。

文/吳越

圖/屈妍 黃嘉宇 張琰 楊靜然

感謝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沂蒙義工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