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一篇出师表使诸葛亮名垂青史,这篇文章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可是原文到底怎样。历史烟海,那里知道,其实对出师表一文我仔细阅读多遍,在我上初中时对这篇文章老师是要求会背的。可是现在年纪大了,对文章却有了自己的体会。

诸葛亮一生杀人无数,恨他的人首先就应该是广大的老百姓,那是不是在三国时期除了魏国,东吴,恨他以外,而蜀汉(四川)人就喜欢和拥护他了。我看不见的。观其一生给老百姓做了什么好事情?是什么也没有做,一辈子就是劳民伤财,天天想着打仗,汉朝灭亡以后,全国分成三个主要大军阀,天天打仗,死的人那就不用说了。而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凶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以致于诸葛亮死后的坟墓到处埋的都有,什么原因?还不是老百姓恨他,谁不想挖了他的坟墓泄恨。

就出师表本身来看。我看表彰自己功劳的时候多,夸奖自己能力才能应该是主要目的,谁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全国闻名呀。就一宰相,训皇帝和训儿子一样,有这样的君臣吗?不过必定他还是成功了。魏国统一中国以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当然又把诸葛亮抬了出来,大肆封赏,其目的是什么。还不是愚弄百姓,让草民臣服当朝者而已,标准的孔子思想,也就是毛主席有魄力,敢打倒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思想,现在的领导也就再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做了。

在看诸葛亮的后代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归附晋朝,被委任为官,做过眉县(今陕西眉县)令。后来升任江洲(今四川重庆市)刺史。我看他也没有誓死效忠他的帝国蜀国了。现在全国的诸葛亮庙多的是数也数不清的,可是谁见过一千年以前的诸葛亮庙。肯定是没有的。就是有,也都是胡说八道。包括今天我要写的五丈原诸葛亮庙,考古说是始建与唐朝。可是有什么证据,一点都没有。就都是专家乱说。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对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相持时的用兵也大大得看不起,李世民曾经说:“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 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反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当然李世民是一代伟人,他的眼界过高也是有的,可是一个他都瞧不起的人物,会大量修庙。肯定不会的。在说唐朝有自己的英雄可以宣传。还用不上这个死人来帮忙。从后世历史来看,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是远远超过诸葛亮。也有记载,创建于元初,明清屡经重修增建。这个结论到是很靠谱的。

但是诸葛亮的思想确是比较符合儒家思想精华的,以致唐朝以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就雨后春笋搬的出现了大量的武侯祠,当然作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的地方,为其盖庙立传是很符合中国传统的,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我是从环山公路S107道过去的。过了桥就是五星村,村西是有公路直接绕西沟通到诸葛亮庙停车场。在五星村村后就是登山的路,路不宽,1米见方,水泥铺成,山高有两百来米。半小时车程就可以到顶。五丈原属黄土台塬,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诸葛亮当时选择这里作为屯兵之地,确实有他的道理,在冷兵器时代,想攻上去,那形容成登天绝不为过,而其下山击敌却势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台阶弯转而上,两边绿树成阴,即使炎炎夏天来此也不会感觉热,每当微风吹过,立即就凉爽异常,坐石阶之旁,瞌睡随即拥上心头,几次昏昏睡去,不想迈步前行。当快达顶部之时,路东有道院一座,也就是破窑洞几孔,原来是诸葛亮祭灯台庙,里面供奉有那路神仙就不得而知了。到是当地村民口传,庙里道士法力无边,凡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花上三五快钱,就可算出结果,果真如此,那称上一个天师也就不为过了。

平时大家来此,多为听道士将故事了。当然身处在此宝地,肯定大多是讲三国了。可以听的出来,大家还是都同情刘家天下。一致于把诸葛亮的失败的原因大多归罪于后主刘禅的无能,自古中国人就有同情弱者的习惯,234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果然又驻扎在五丈原,到了同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司马懿已经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这个故事就是发源与这里的,其结果司马懿把诸葛亮活活气死在这里。

也由此可见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大将的雄才大略,三国演义里面就有描述,诸葛亮死了还把司马懿吓的不敢向前逼进挑战,是蜀国从容退兵,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看看同为指挥将军,司马懿能耐确实比诸葛亮棋高一着呀。

和道士别后继续向上。一个转弯就看见头顶立有一碑,上书“五丈原”三个打字,五丈原到了。上得塬来。庙门口是好大一个平台,两边修有钟鼓楼,占据东西两角,在大门口下方是文保碑,大门之上悬挂牌匾是曾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原陕西省副省长舒同题写的“五丈原诸葛亮庙”七个大字。门上两边有对联一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据说是一幅绝对:可是我到感觉没有原对好,原对是“ 五丈黄土厚,虎踞龙盘乃天成;一片西原土,名垂千秋因孔明”。此联作者不祥,但画龙点睛地描写了五丈原虎踞龙盘,形势险要,并因诸葛亮英名垂世而名千古,道出了诸葛亮与五丈原的关系。到是更适合挂在这里。

诸葛亮庙依然是保持着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建筑依然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大门,钟楼、鼓楼、献殿、八卦亭、正殿、东西厢房为前半部分,也是主要部分;落星亭、碑廊、诸葛亮衣冠冢、月英殿、八卦迷阵为后半部分。整个建筑排在由北到南一条中轴线上,尤其是前半部分最为明显。殿宇高大宽敞,布局严整,主次分明,结构完整。主轴两侧为独立的院落,其实中国的庙宇基本结构大同小异。也没有什么好唠叨的。

据说在诸葛亮庙里还保存有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纳的题词是:“千古流芳”。可惜我进去没有找着,多少有些遗憾。来这里的新中国领导人当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洪学智将军为最了。将军的题词是:“天下奇才”。我也没有看到,

诸葛亮庙修建在台塬的北边缘处,坐南朝北,面对渭河,象征着诸葛亮毕生都在向往北伐,追求国家统一,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祖国的完整,可惜最后没有成功,到是被别人完成了此大业,其实诸葛亮我是从小就不佩服他的,当然这不是我的看法,在古代就有。比如清朝名士赵潘所题“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来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应该也是对诸葛亮的正确评价吧。

从诸葛亮庙西侧转过去就是停车场。停车场后是五丈原村,我盲目的跑遍整个村子,除了两边土沟的高深以外就在也找不到原来古战场的任何遗迹了,现在的五丈原全部种的都是包谷,也有半人多高了,放眼看去也看不了多远,到是塬下的公路恰似一条玉带从山前飘过,火车铁道如同卧龙腾空而去。

和当地村民聊天,到也得到信息不少。在五丈原东麓有落星湾,五丈原东10公里处之葫芦口,相传就是诸葛亮伏兵火烧司马懿的战场。位于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高店镇,相传是魏延驻防之地,叫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看样子古迹悠在,人却依然做古。

纵观中国历史,多少王侯将相,你方唱罢他登场,竞一时风流,早被历史风尘淹没。可一代忠臣良将、千秋名相诸葛亮,却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百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将蜀汉丞相诸葛亮作为智慧之星,将五丈原作为宿星之地,人地并列,彪炳史册。五丈原诸葛亮庙便成为人们崇念诸葛亮的名胜之地。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歧山五丈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