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創意隨處有,靈感不斷電。為認真貫徹國辦發〔2015〕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推進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於2019年11月-2020年5月舉行。本次大賽由中國創造學會主辦,東南大學和安徽工業大學承辦。

4月24日15:00,由書院部主辦、三達書院承辦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通過騰訊會議APP進行了線上答辯。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景彩峰老師、完滿教育辦公室牛瑞鳳老師、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宋峰霖老師、書院部劉奇明老師與藝術傳媒學院武惠斌老師擔任評委。活動自3月30日正式啟動以來,引發師生廣泛關注。經各院系、各書院申報,作品篩選等一系列激烈角逐共確定39支隊伍進入最終答辯環節。

活動前期經學校各類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推廣,同學們遞交報名表、作品申報材料,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頭腦風暴,追求創行落地。經過精心準備,各報名隊伍蓄勢待發,答辯中作品首次雲端“亮相”。參賽者在限時的三分鐘答辯中將作品的靈感迸發、創意緣由、製作過程、價值意義及心得體會高度凝練,展開概述,讓評委以及其他師生了解到作品背後的“故事”和價值。每一個作品都是有靈魂的,不是冰冷冷簡單材料的疊加,裡面蘊含著創作者的思緒、情懷,是細膩內心的真實映射。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同學們作品更是充滿創意、奇思妙想、各具特色。例如作品《生·活》用生活中常見的廢棄易拉罐、回形針、廢舊衣物的珠子以及過期指甲油製作出的簪花,成本低廉且美觀可用於日常裝飾。同樣也用塑料瓶蓋、易拉罐及鐵絲製作的一套架子鼓卻別有一番韻味,學會不同角度思考,廢棄物品也能演繹出唯美意境。作品《81192》用廢舊易拉罐製作飛機模型,紀念“海空衛士”王偉,曾經的空難歷歷在目,答辯小組鏗鏘有力的聲音講述著作品背後的故事,使大家為之動容。在廢物利用創作作品的同時也展現著參賽者濃厚的愛國情懷。易拉罐作為最常見的包裝材料,其特殊材質也備受大家喜愛,其中作品《翠鳥朝陽》中易拉罐更是搖身一變成為一幅優雅的孔雀藝術品,鮮明的色彩對比,強烈的視覺衝擊,不禁歎服參賽選手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變廢為寶 讓創意生成

活動最後,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宋峰霖老師對本次參賽的作品進行了專業點評,驚歎學生們創造力的同時,指出在製作作品時要緊扣主題與要求,以廢棄易拉罐為主體,且必須實用性與觀賞性並舉,好的作品應帶給人以美感。完滿教育辦公室牛瑞鳳老師對即將入圍國賽的選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根據作品要求可以結合所在學校或家鄉的特色亮點,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二是以自己擅長的專業角度構思作品或借鑑往屆的優秀作品,汲取經驗,創造創新;三是在製作作品時需要放大格局,放寬眼界,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本次大賽的宗旨是讓同學們在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三達書院圍繞核心領導力,通過組織舉辦創新體驗競賽校內選拔賽,記錄信院學子思維的痕跡,播下創造的種子,孕育創新成果雛形,同時將環保的認知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最美四月天,創意正當時。

“很高興在線上參加三達書院舉辦的創新體驗競賽選拔賽,從三月底到今天,歷時25天,終於完成答辯,等待結果的時間是緊張的,但是參賽的過程更加令人回味!結合中華傳統習俗——蓮花燈,我們想到用廢棄易拉罐和塑料勺子親手製作蓮花燈,用來悼念逝去的親人,對活著的人們美好的祝福。製作過程充分讓我們認識到,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充滿著困難,易拉罐被剪開後充滿倒刺,製作者不慎被劃破手指,所以我們進行改良,向內摺疊倒刺,讓作品更加完美,安全,當深入探究到易拉罐耐高溫特性,便想到能否讓蓮花燈,更具功能性,所以蓮花菸灰缸也應運而出。這次活動讓我們感觸頗多,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當你投入你的精力、時間、激情去創造一件物品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無用的東西。”

“參與此次比賽使我們鍛鍊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剛開始構思的時候,隊伍成員的思路還是比較侷限,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缺乏對於類似廢品的關注,在考慮易拉罐的特質後我們抓住了易於漂浮這一特點,就想著要去做一個類似於船的作品。有了大致的方向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其他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一起專心致志地去竭力完成,我們在向著一個方向努力,分工明確,過程雖然比較曲折,但成品出來後,我們也很有成就感。相比結果我們一起為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