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有很多人寫關於月亮的詩詞,而寫太陽的感覺較少呢?

小梁動漫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在古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間相當無聊幾。無月有雨的時候,“閒落棋子挑燈花”,晴朗有月的夜晚,“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也正是生活與月亮的高度吻合。而太陽的變化單一,不足以表達詩人豐富的情感。

夜靜悄悄時,詩人面對月亮,很容易發出感慨。在如霧如紗的月光籠照下,一切景物都模糊如幻,產生朦朦朧朧的美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念親人“千里共嬋娟”,思想紅顏花前月下,浪漫無比!………月光下,有淡淡的憂傷,有濃濃的甜蜜,有柔情似水的溫暖,有如夢似幻的佳景。心境深處的情感由然而生。太陽下,一切浪漫霧消煙散,詩人的感慨當然少了。

自古太陽與太陰,與人類的男女相對應。太陽屬陽剛,太陰(月亮)屬柔弱。女性的多愁善感柔情似水和月亮也有密切相關,總是詩人不間斷的題材。所以詩人寫月亮也許和讚美女性有一定關係吧!


明日黃花昨兒郎


月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明顯高於太陽,日出日落是你的規律,呵護莊稼生長是你的職責一樣。而月亮晚上升起來有它的神秘感,朦朦朧朧的。農曆產生是根據月亮的運行推算而來的。有了農曆勞動人民看節氣春種秋收。從遠古人們就有想到月亮上看看去的念頭,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帶人類奔向月亮,吳剛玉兔陪伴月亮上多了人間的煙火。月圓月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傳唱千年。


詩詞奴隸


詩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百年來,己是家喻戶曉,連三歲的孩童都能信口道來,的確是千古名句,妙在什麼地方呢?詩人借月亮來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特別是潔白如霜的月圓之夜,身在異國他鄉,面對夜空中的一輪圓月,由然引發一番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之情和淡淡離愁,引起人們對它強烈感情的共鳴。月缺月圓,即是代表著人間的相聚離別,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在我看來,太陽也同樣散發著燦爛的光輝,它和月亮一陰一陽,主宰著世界萬物,互相平衡,互相互補,在自然界中,同樣是我們歌頌讚美的唯美風景。

太陽,它光明、熾熱、熱情、奔放、驅散黑暗,陰黴,化腐朽為神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各種生命和萬物,特別是人類更是離不開太陽,它給予人們溫暖和希望,重生,萬道光芒普照大地。

它的光芒甚至是會勝過月亮的,沒有太陽,生命萬物將不復存在。其實寫太陽的詩句也很多,近代把共產黨比做太陽,救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也比作冬日裡的暖陽。把戀人比作“你是我心中的太陽”。秋天,有了金黃色的太陽,才會收穫堅實飽滿的碩果,大地才會呈現出一片豐收,富裕的繁榮景象。

那古人又為什麼去更多的去描述月亮呢?因為月亮的寓意比較廣泛,意境太唯美,古人寄予月亮太多的個人情懷,無論是月缺月殘,離愁別恨,或是花好月圓,佳人重聚,良辰吉日,萬家團圓,都會借月亮去表達,去抒情。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是最典型的一句借月亮來抒情言志的句子,借月亮來抒發自己博爰赤誠的情懷,希望普天下的人們都能在這皓潔無垠的月光下過的更好,更幸福,同時也感嘆世事變化的無常,就象時圓時缺的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由而引發感慨。

古人把“嬋娟”一詞也比做月亮,比作月中的嫦娥仙子,用來讚美美貌溫婉的女子。美好姻緣,良辰吉日,或者金榜提名,洞房花燭,都來用作“花好月圓”一詞,圓月也正是吉利的寓意和象徵。

荷溏月色,安靜清幽的夜晚,柔和、迷離的月光,多象一位美麗,含情,安靜的少女,如玉蘭花般的幽香,在恬美的月光下吐露著誘人的芬芳,給人們帶來太多心曠神怡的無窮暇想。在這樣的夜晚,內心總是會迸發無盡的思念,爰戀和情感的波濤。因而,千百年來,也誕生出那麼多關於月亮的華美詩篇,以至青史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