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所死的人,埋在土裡面,病毒還進化嗎?

一起來脫單


病毒的進化又叫突變,影響病毒突變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目前已有新聞報道,新冠病毒(2019-nCoV)已經發生突變,目前新冠病毒共分為A、B、C三個亞型。

A型是最原始的病毒,即病毒最先感染人時的形態,主要發現地在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地區。

B型是由A型進化突變而來,主要發生地區在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

C型由B型進化突變而來,主要發生地在歐洲地區。

新冠肺炎從發生到現在不過短短半年時間,新型冠狀病毒就已經發生突變。為什麼它的突變速度這麼快呢?下面就新型冠狀病毒容易進化的原因做一下說明。

1、單鏈RNA的遺傳結構

新冠病毒的遺傳結構為單鏈RNA,穩定性差,更容易出現突變。由於是單鏈,遺傳物質並沒有一對一結合的位點,在病毒增殖時負責錯誤修復的酶的活性很低,就更容易因基因複製錯誤而導致突變。

2、外界因素干預選擇

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應用等外界因素的干預會加速病毒突變的進程。在抗病毒藥物的應用下,獲得突變的病毒由於基因結構發生改變更容易存活下來。

新冠病人的屍體肯定是病毒含量比較多的,病人死亡後,新冠病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能獲得增殖,這一過程是存在突變可能的。

一般而言,在處理因傳染病而致死的病人的屍體時會無害化處理。屍體會密封存放、運輸,火化是最基本的處理措施。所以,幾乎不會存在新冠肺炎患者被埋在土裡的情況。

健康之初,健康科普專業媒體,美好生活源於健康之初。


健康之初


當然會的,建議火化!

人雖然死了,但是身上還是有著對於病毒來說海量的營養物質,它們可以在人的體內繼續寄生。

由於病毒基因組複製的保真性極低,所以非常容易產生突變,這是病毒能夠在不具有優勢的進化過程中被留存下來的原因。而且容易導致宿主的死亡的病毒,往往不容易在宿主中大規模播散,所以在進化過程中很容易被自然選擇後清除掉。

不容易導致宿主死亡的病毒有機會長時間的與宿主共進化。在這個過程中,病毒往往會獲得逃避宿主免疫攻擊的能力,也會變得對宿主的傷害越來越小,比如肝炎病毒往往在感染幾十年後才會導致病人死亡,一些皰疹病毒甚至可以伴隨人類一生而不會導致明顯的症狀。

變異特性導致流感病毒一直進化,流感病毒變異有抗原性變異、溫度敏感性變異、宿主範圍以及對非特異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變異。在自然宿主中“安分守己”的病毒,偶然間可能出現跨物種的感染和傳播,由於缺乏和新宿主長期共進化的過程,它對新宿主的毒力具有不確定性。比如原本在蝙蝠中的SARS冠狀病毒對人類的危害極大!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新人堅持原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一隻帕尼


有一家豬場,豬患口蹄疫大批死亡,為了避免傳染,對死亡病豬進行了高溫殺菌後深埋以防傳染。那麼,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死亡後,也是一定要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的,否則,即使是埋在土裡也是不安全的。我認為,應該全部火化處理後深埋方為上策,以防止病毒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