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悲伤的古诗是哪一句?

桃花影落月影斜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首诗的意思其实很直白,作者浮沉宦海,为了人生的意义,为了自己的理想,从小离家,等回来的时候,虽然乡音还在,但是自己也已经老得连同村的孩子都不认识了,还问出了最让人扎心的一句话:客官,您是从哪儿来?将要去哪儿呢?

我为什么会认为写首诗是最悲伤的。原因如下:

一:这首诗最悲伤的一句,正是最后一句,前面三句,只是为最后结句做铺垫,。然后我们可以让自己用代入法,把自己看作是作者,当自己身临其境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而这种凄凉的感觉是由心底直冲脑门儿的,甚至是久久不能散去的。

二:古人,甚至包括今人,由于村居现象,所以对自己村里走出去的有出息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较自豪和骄傲的。作者从小离家做官,又是当时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应该说知名度是非常高的,虽然古代传播速度远不如今日,但是也是有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诗人落叶归根时,发现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并不认识这位村里走出去的骄傲,也是有一种失落感的。

三:失落感加上心底的凄凉感,会让作者重新定义自己的一生。自己为了理想奋斗了一生,最终得到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落叶归根的老人连孩童都不认识自己?难道是为了最后一刻归乡发现物是人非或者物非人非的凄凉?

综上所述,我认为《回乡偶书》才是从内心深处最为悲伤的一首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半苇渡江


豪放派浪漫主义才能写尽悲伤「原创首发」

诗词名家悲春伤秋、思念哀愁之句,丝丝入扣、催人泪下。可谓思慕之极、悲伤之盛,可总有在悲伤言悲伤之感,多为个人的悲伤,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因此读者欣赏、悲伤之余还是悲伤,感动之后只能叹艺术精湛,人生无常,用情之深。

而豪放派浪漫主义的悲伤,除了扼腕长叹,悲情满怀之外,还能在悲伤最深处,明白人生大义,理想目标,做人道理,壮怀激烈。这是将个人的悲伤融入大事之悲、国事之悲、民族之悲,振聋发聩。作者不希望大家一同悲伤,而是希望在悲伤中奋起,唤起满怀激情。

如问题中古诗单指古代诗词,首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虽说《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和辛弃疾的这首堪称怀古双璧,但从悲伤的角度看,《赤壁怀古》写周郎一人,火烧赤壁一事,没有详尽无数悲伤;《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用典,评论众多历史人物、重要事件,仲谋、寄奴、元嘉、佛狸,金戈铁马,封狼居胥,廉颇老矣,抒发作者报效国家的决心、收复失地的抱负。他从已经沦陷的北方,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偷偷地来到南方。可事与愿违,重文轻武的宋朝,让其理想土崩瓦解,但理想确始终如一。字里行间的背后是无比的悲痛,无尽的伤感,可作者没有陷入悲伤之中,而是不顾六十六岁的年龄,依然愿意希望披挂上阵,勇挑重担,志在千里。哪怕痛苦一生,悲苦一世,此心不渝。

如问题中古诗是指古体诗词,则首推毛泽东《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被革命的浪漫主义深深打动,被革命豪情深深鼓舞,可我们应该了解这是述说悲伤的最高级方式,这是对待无比悲痛最高明的态度。诗的前部不再累述,单写岷山,大雪山。三军缺吃少穿,很多战士单衣草鞋,背着枪支弹药,物资装备。喝了一碗辣椒汤,多少人停下来就冻死在雪山上,多少人一不留神就跌入万丈深渊。千里雪山埋葬了多少仁人志士,耸立了多少英雄丰碑。撕心裂肺的声音未喊出,既吹散在施虐的寒风里;悲痛欲绝的眼泪未流出,就凝固在最真情的眼眶中。但是雪山踏过了、踩在脚下了、征服了,激情的拥抱,忘情地呼喊,止不住地泪水。尽开颜是为了祭奠惊天地的悲伤,史诗般的悲壮。同样,作者伏笔写尽悲伤,起笔无比豪情。悲伤,不能在悲伤中沉沦;悲伤,不能在悲伤中迷茫;悲伤,不能在悲伤中悲伤。而应在悲伤中明白为什么悲伤,在悲伤中振奋而起,在悲伤中奋勇前进,才对得起这份悲伤,才能抚慰受伤的心灵。

因此,豪放浪漫主义才能真正认识悲伤,真正写尽悲伤,才能指明方向,引发最强烈地共鸣。


海屹通航文化世界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词句出自毛泽东的《蝶恋花・向板仓》

毛泽东一九三零年寒冬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写作背景: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被敌人枪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牺牲时年仅29岁。而此时,毛泽东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工农红军组织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围剿,张网以待,准备痛歼顽敌。怀念亡妻的悲愤心情与对敌人的痛恨蔑视心理紧密交织在一起,毛泽东于12月下旬创作了这首《蝶恋花・向板仓》。

注释:

一、词牌名《向板仓》的板仓是指杨开慧的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冲(现在改叫开慧乡)。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是诞生于此地的杨家老屋。

二、词中首句“霞光”以诗词比兴手法暗藏杨开慧的号。杨开慧,号霞,字云锦。

三、词中“奈何此身百莫赎”一句与毛泽东致杨开慧堂哥杨开益的信中“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内容相符,可互为印证。

赏析:

毛泽东一生保存下来的数十首诗词作品,以豪放为主不废婉约,而这首《蝶恋花・向板仓》却是婉约之中不失豪放,可谓是其为数不多的婉约词中的上品佳作,做到了词牌、内容、情感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一生为革命之成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是贡献了毕生精力,光是在战争年代牺牲的亲人就有六位之多,包括他的妹妹、兄弟、侄子、妻子、甚至还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儿子毛岸英,正是有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畏艰险,不拍牺牲,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毛泽东一生的光辉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