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瑞德西韋恆河猴試驗,多所高校明確開學時間,施一公“開學第一課”

學術頭條:瑞德西韋恆河猴試驗,多所高校明確開學時間,施一公“開學第一課”

“首篇新冠被撤論文”重新上線:法匹拉韋對新冠患者療效比克力芝更好

前段時間,有媒體發現了“首篇新冠被撤論文”。因為論文涉及法匹拉韋的臨床試驗,媒體由此揣測“法匹拉韋臨床治療新冠肺炎或受阻礙”。這篇論文名為“Experimental Treatment with Favipiravir for COVID-19: An Open-Label Control Study”,於今年3月18日在線發表在《工程》雜誌上。該論文前段時間一直處於“臨時移除”狀態。它比較了Favipiravir (FPV)(法匹拉韋)和Lopinavir (LPV)/ritonavir (RTV) (商品名:克力芝)治療COVID-19的效果。

瑞德西韋恆河猴試驗:支氣管病毒量降100倍,但未減少排毒

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與傳染性疾病研究所病毒學家Emmie de Wit團隊等人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佈了一篇研究,指出與對照組相比,用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呼吸道症狀和肺部炎症明顯減少,肺部病毒載量也顯著降低。該研究未經同行評議。不過,攜帶病毒期間恆河猴的“排毒”並未減少,即仍具有傳播性。

專家:重型患者中西醫綜合治療有效率約92.5%

4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行發佈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表示,經中西醫綜合治療的80例重型患者,綜合治療有效率約92.5%。

CRISPR技術45分鐘給出新冠檢測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的邱華彥和同事報道了一種基於CRISPR-Cas12的測試方法,可以從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拭子提取的RNA中鑑定出新冠病毒。這一診斷工具大概需要45分鐘就能給出結果,準確性與傳統的RT-PCR檢測相當。

《科學》:和人一樣,獼猴也有無症狀感染!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正式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荷蘭的一支研究團隊確認,食蟹獼猴(一種獼猴)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出現類似於人類COVID-19的輕症,並且會在無症狀感染的情況下排出病毒,可以作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新模型。

科學家拍下說話時的大量飛沫軌跡,可漂浮數秒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通訊文章的形式,最新發表了一項飛沫拍攝實驗結果。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用激光拍下了人在說話時的飛沫軌跡,發現說話可產生大量飛沫,且飛沫可在空氣中停留數秒,而溼毛巾則能起到相當的遮擋。這一結果提示了戴口罩的作用。

浙大王福俤/閔軍霞團隊等發佈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薈萃分析

浙江大學王福俤教授團隊及閔軍霞教授團隊通過系統性分析新冠患者的臨床大數據,針對重症及死亡風險開展了薈萃分析並發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顯著增加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發生的風險;急性心臟及腎臟損傷與死亡風險高度相關。

對3300名美國人進行新冠抗體測試後,科學家稱實際感染人數是報告的85倍!

近日,一項對加州聖克拉拉縣(斯坦福大學所在地)的3000多人做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的小型研究得出結論:可能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比目前檢測到的病例要多得多。結果顯示,該縣有2.5%至4.2%的人感染了COVID-19,是當時報告病例數的50至85倍。

WHO新冠病例統計報告:男女各佔一半 年齡中位數為51歲但年輕患者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18日發佈了一篇新冠疫情每日形勢報告,對全球70多萬個確診病例進行了統計分析。報告中說,對全球各地通過標準化表格報告的70多萬個確診病例進行的統計分析顯示,男女患者幾乎各佔一半,年齡中位數為51歲。對這些病例數據的分析顯示,男女比例為1.03比1,幾乎各佔一半;患者總體年齡中位數為51歲,其中男性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2歲,女性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歲。

諾獎得主支持“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髮文駁斥!

近日,法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因發現艾滋病毒(HIV-1)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 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應是武漢實驗室“研製艾滋病疫苗的意外產物”。而中國著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文駁斥蒙塔尼耶的說法。他表示:“蒙塔尼耶沒有坦白的是,他已經被法國和世界科學界嚴厲批評,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胚胎幹細胞的分化決定時間比預期更早

胚胎幹細胞(ESC)會在特定時期經歷不可逆的分化,從而形成超過200種細胞類型。《細胞-幹細胞》的新研究發現了一系列早期和胚胎幹細胞分化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一旦被激活,大約只要數分鐘,細胞就會完全走向分化。研究測試了名為GATA3的基因,如果人為激活該基因,ESC會迅速分化,但是失活該基因,細胞過程則會出現延滯。在過去,科學家認為ESC分化可能要3天左右完成,現在這一發現說明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分化確定時間遠早於預期。

基於CRISPR的SARS-CoV-2快速診斷技術

近期《自然-生物技術》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一種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可以快速檢測出SARS-CoV-2。這一診斷工具大概需要45分鐘就能給出結果,準確性與傳統的RT-PCR檢測相當。新工具被命名為“SARS-CoV-2的DNA內切酶靶向CRISPR反式報告系統”(DETECTR),主要依賴Cas-12a切割病毒基因組來確認病毒存在。在36名患者的測試中,與美國CDC使用的RT-PCR檢測相比,新方法測試的陽性預測符合率為95%,陰性預測符合率為100%。

物質轉移通道決定球狀星團多星族形成與演化

球狀星團是由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顆恆星組成,外貌呈球形的恆星集體。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大樣本恆星演化組針對球狀星團中元素丰度異常現象,發現了小質量雙星的穩定物質轉移的形成機制。這一成果發表在4月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通過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相關研究人員的合作,對緬甸克欽邦白堊紀中期琥珀苔植物進行深入研究,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該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

滬科研團隊通過人工智能實現三維矢量全息新技術

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首次利用機器學習反求設計實現了三維矢量全息(Three-dimensionalvectorialholography)的新概念。據介紹,這項發明是光學全息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提供的基於機器學習的反求設計可精準且迅速地產生一個或多個任意三維矢量光場,有望應用在超寬帶全息顯示、超安全信息加密以及超容量光存儲、超精確粒子操控等各個領域。相關研究成果於4月18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進展》上。

科學家揭示結直腸癌免疫治療機理

近日,北京大學張澤民研究團隊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課題組等多位科學家,在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及靶向髓系免疫細胞治療機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進展,相關成果發表4月17日發表於《細胞》雜誌。此項工作建立了結合腫瘤患者及小鼠模型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來研究腫瘤免疫治療的範例,可為人們研究其他疾病以及開發新的治療方案提供思路。

科學家研製出“新納米探針”助力研究神經活動

4月18日,《科學進展》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高靈敏和特異的納米探針用於近紅外鉀離子成像》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多所研究機構的一項合作研究。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可用近紅外光激發的鉀離子熒光納米探針,成功監測了斑馬魚和小鼠腦中伴隨神經活動的鉀離子濃度的動態變化。

哈佛回顧30年數據:剖腹產出生的孩子,肥胖和糖尿病風險更高!

分娩方式可能會對後代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通過對近30年隊列研究的回顧性分析發現,經剖腹產出生的女性,成年後肥胖和2型糖尿病風險都更高,研究結果最新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最新發現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腦容量

一項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長時間太空旅行的影響不僅僅是視力受損這麼簡單,嚴重地甚至可能會導致腦容量改變和腦下垂體變形。據報道,國際空間站(ISS)上超過一半的宇航員在長期暴露於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後,在評估中會表現出視神經腫脹、視網膜出血等眼部結構改變。

首批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發佈 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學堂在線”國際版發佈會今天上午在清華大學舉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學堂在線”國際版上線,標誌著以“學堂在線”“愛課程”為代表的首批高等學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面向全球正式推出。

“最長寒假”即將結束,全國多地近70所大學明確開學時間

由於高校開學存在跨省跨區域流動,與中小學開學有著明顯不同,疫情期間高校何時開學,成了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隨著國內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形式趨於平穩,4月中旬以來,各省市高校也相繼發佈了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學時間表。據瞭解,青海、新疆、山西等地高校已陸續開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江蘇、河南、陝西 、浙江等18個省份近70所高校明確開學時間。

繼續宅家!多所高校明確本學期不返校或暫緩返校

近期,不少高校發佈了不返校或暫緩返校的通知,另外一些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由於國際生比比例高,外籍教職員工數量多,也將課程全部移到了網上。其中,西交利物浦大學明確本學期不返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本科畢業班外的其他年級學生本學期不返校;南京農業大學幾類畢業生暫緩返校、本科畢業論文不答辯。崑山杜克大學也決定將碩士項目以及本科項目的在線教學延長至整個春季學期結束。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非畢業年級返校時間待定;西南石油大學 9-12周繼續在線教學。

湖北7月7日至8日高考 高中畢業年級5月6日統一開學

據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經綜合研判、審慎研究並商教育部同意,湖北省2020年高考時間為7月7日至8日。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7月7日,語文9:00至11:30;數學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綜合/理科綜合9:00至11:30;外語15:00至17:00。湖北省普通高中畢業年級(含中職學校和技工學校的畢業年級)學生5月6日統一開學

中國礦大(北京)校企共建“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實驗室”

城市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實驗室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與威訊柏睿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共建。雙方將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公共危機管理與決策指揮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展開合作,旨在打造符合中國國情的安全、可靠、高性能、高可用的現代化城市公共危機預警系統、管理與決策指揮平臺。

天津科技大學章程修訂:法定住所地已由河西區變更至濱海新區

近日,天津科技大學收到《天津市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根據該核准書,天津科技大學新修訂的章程獲核准通過並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歷時近一年時間,天津科技大學2019年上半年啟動的章程修訂工作正式完成。根據章程,學校法定住所地為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三大街9號,設有濱海校區和河西校區。學校可根據發展需要變更住所地,經舉辦者及主管部門同意,可調整校區。

ICLR2020 全析圖來了!清華大學 AMiner 上線會議智圖開放平臺

近日,清華大學 AMiner 團隊推出會議智圖開放平臺,並針對即將召開的 ICLR 2020 會議推出專題全析圖(www.aminer.cn/conf/iclr2020/),提供包括論文、作者、華人學者、一作華人學生、論文 PPT 和視頻等多維分析服務,是參會學者的會議智能助理。

8 個億!河南首富秦英林再次無償捐款西湖大學

4 月 19 日,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為促進西湖大學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支持西湖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公司董事長秦英林擬自願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再次無償捐贈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 8 億元人民幣對應的數量股票,具體捐贈股票數量以非交易過戶時的股票價格確定。這也是繼 2018 年西湖大學成立即捐款 1 億之後,這位河南首富對西湖大學的再次大手筆支持。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火了!

4月19日,西湖大學微信公號發佈了校長施一公的“開學第一課”演講視頻。雖然此次“開學第一課”是專門為中學生設計的,但發佈後半天時間瀏覽量即超過10萬,微信朋友圈裡也引來諸多好評。

缺錢!美多所頂尖高校面臨財務危機

新冠疫情不僅衝擊著美國就業市場,也波及到了高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多所頂尖高校的校長紛紛喊話,對學校財務狀況表示擔憂。校長減薪、取消招聘、凍結工資、推遲項目……疫情之下,美國高校不得不積極應對財務危機。其中,當地時間4月13日,麻省理工學院校長Rafael Reif發表公開信,介紹該校面臨的財務狀況和後續措施,稱他們應該做最壞的打算。

NeurIPS 2020宣佈deadline延期三週

昨天,一封 Email 發向 NeurIPS 2020 所有審稿人,宣佈了 Deadline 推遲的重要消息:NeurIPS 2020 新的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為 5 月 27 日;論文提交截止日期為 6 月 3 日;作者通知日期為 9 月 25 日。在 NeurIPS 2020 官網上,新的重要截止日期也已更新。多出三個星期的寫論文時間可以讓大家暫時鬆一口氣了。

NASA公佈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退役前拍攝的最後一張星雲圖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已於今年1月30日退役,而官方也於近期公佈了由斯皮策望遠鏡退役前五天拍下的加州星雲: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幽靈星雲”。這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後一張鑲嵌圖,也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一生中捕獲的數百張鑲嵌圖之一。該星雲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用光學望遠鏡觀察時,它看起來非常像美國加州的地理外形。

中國科協網上路演舉辦“大數據”專場活動

4月16日,中國科協舉辦“科技傳播助力企業發展”第8期網上路演行動“大數據”專場活動。此次疫情中,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在了形勢預判、聯防聯控、物資調配等方面,大數據相關企業也受到了投資界廣泛關注。

《自然》將加入開放獲取“S計劃”

在期刊開放獲取“S計劃”的規則更改後,近日,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表示,包括《自然》在內的很多期刊都致力於加入該計劃,進一步的技術細節尚待討論。這是最負盛名的期刊首次加入“S計劃”,意味著“S計劃”的資助者和已經加入計劃的研究人員可繼續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此前,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曾表示,它願意向研究者提供開放獲取途徑,但除非改變“S計劃”。

2020年自然科研勵志與創新科學獎開放申請

由自然科研和雅詩蘭黛聯合管理的自然科研勵志與創新科學獎今年進入第三年,向優秀女性研究人員,以及向女童和女性推廣STEM(自然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醫學)學科的人士開放申請。在線申請截止日為6月14日。獲獎者將在10月舉辦的頒獎典禮上公佈。兩家機構設立該獎旨在促進科研及教育中的性別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