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萬眾一心,戰勝疫情。又是一年清明時,中華民族禮敬祖先、緬懷先烈。

新型冠狀病毒讓這個清明非常特殊,疫情當前,不同城市對祭祀掃墓有著不同的規定。

南昌:暫停現場祭掃墓園代獻鮮花;

九江:開通線上平臺進行在線祭掃;

宜春:每個墓穴祭掃不超3人。

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們一定要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雖因疫情影響,不能祭祀先祖,但我們也要好好的吃,才臣君為大家獻上南北方傳統清明美食。


南方

1.百變青團:“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青團又叫“清明糰子”、“清明粿”,從名字看起來是和清明有關的吃食。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過節,人們大多以食物開始開始,以食物結束。清明時節吃青團原本是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習俗,現在已經變成為全國人民的一種時令小食。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2.清明螺:“清明螺,賽只鵝”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在江南水鄉,螺螄是一種一年四季均可吃到的水產品。但是,螺螄以清明節前後的為最肥美。民間有“清明螺,賽過鵝”之說,因為其經過一冬的營養蓄積,肉質肥厚,蛋白質含量比其他季節豐富。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清明期間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的螺螄還未繁殖,殼薄、粒兒大,螺肉是一年中最為爽甜飽滿的時候。用清水養上2~3天,待吐沙完成後沖洗幾遍,用鉗子去掉尾部,蔥薑蒜頭和鮮紫蘇葉做佐料,著料酒、白糖、辣椒同炒,肉質緊食,鮮美無比。


3.樸籽粿:潮汕人的“抹茶蛋糕”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在盛行吃粿的潮汕,每年清明期間,都有一道稱霸“粿品”——樸籽粿。清明節前夕,樸籽樹發新芽,收集好嫩葉子搗爛,同粳米舂製成粉末,而後發酵加入白糖倒入模具中蒸熟,蒸到個個都“咧嘴笑”即可食用


北方

1.子推饃:以緬先賢介子推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在陝北和山西地區,清明節前捏蒸出一籠籠子推饃,是當地人的拿手好戲。為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而命名的“子推饃”,用酵糟發麵,剪子、錐子、鑷子配合雙手揉捏出各式面花,夾核桃、紅棗、豆子等蒸食,取意子孫多福。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燕、蛇、兔、虎等生肖,瓜果、花卉、文房四寶等形狀的饃饃蒸出來靈動精巧,猶如藝術品。有些地方還習慣把饃饃做成飛燕,用杜梨樹枝、柳條等串起來掛在窗框邊,以慢慢享用。


2.炸油饊子:古之“寒具”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因與寒食節合而為一,很多地方在清明時節保留著吃寒食的習慣。春秋戰國時期,寒食節食用的寒具即為饊子,人們會提前炸好作為寒食節期間的“快餐”。這是一種環狀的油炸食品,吃起來焦香酥脆,是大多北方孩子兒時的必備零食。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蘇東坡《寒具》即有記載,“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如今的饊子倒是成了“花饊子”,加入牛奶、雞蛋有了新的意味,在維吾爾族、東鄉族、納西族及寧夏回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饊子就更為花樣繁多了。


我們如今所過的清明是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在掃墓祭祖之外,其食俗也愈加豐富,成為清明的一抹亮色。

傳承食俗其實事因思鄉,清明將近,望你能吃上一口心心念唸的家鄉味兒,望人間事事皆清明。


清明好“食”節,事事皆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