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功利善變陰暗虛偽的嗎?窮生貧,富生慈?

用戶1448509710465


我認為是的。常言道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想一個問題,貧困山區,民風淳樸,犯罪率低。所以大家都很善良,熱情,大方。實際上不是的,犯罪率低,是因為沒有犯罪的選擇,大家都窮,情況都一樣,犯罪的必要性缺乏。如果到了城裡,你犯罪就有飯吃,那很多窮人都會犯罪的。至於你為什麼覺得這些人大方?還不是盯著你口袋的錢嘛!一般遊客喜歡去這樣的地方玩,去了就要消費,村民表現出來的熱情,善良,只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只有有城裡錢人才會來旅遊,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巴結你而獲得一些利益。即使獲取不了,也會成為一個傲人的談資。

2:對於有錢人,窮人是仰視的,而對於和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還窮的人,就會是另一個態度。比如很多文學作品裡描寫的,因為窮,惡婆婆把剛進門的媳婦掃地出門,妯娌之間相互算計,三天兩頭吵架。嫂子和姑姐之間,各種說壞話,媳婦生了孩子沒人照顧,懷恨在心什麼的。這種事情在窮人之間很常見。而富人,尤其是很多文化層次高的人,都是溫文爾雅的,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大打出手。他們在有餘錢的時候,會給窮人們捐錢,捐書,送愛心之類的。




靜海觀歷史


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問題,人性的功利善變、陰暗虛偽、窮生貧、富生慈,這幾個方面對人性弱點的總結非常到位!

這樣的結論雖然有很多依據可循,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下面就從每個定論來一一分析。

第一,人性的功利和善變

是非功過,時間會有最好的說明。

人性貪功,除了自身缺乏安全感之外,也是對利益的變相追逐。還有一個原因是自我好勝。功和利往往會被拉到一起。其實功過不說自明,太過貪戀只會換來更大的反噬。所以,做好自己,一切無憂。

天下熙熙為利也,人群來往為利忙。

這個利說的其實是我們用來生存所需的物質基礎。但是如果因為貪心不足,那麼這個利就會變成更多的慾望。在這個慾望的驅使下,有的人會把人性中本來的善念拋之腦後。所以要以義為前提,以義為利,利恆久。

窮思變,變則通

我們的善變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迫於在社會中生存的壓力。這個善變可以是貶義詞,也可以是褒義詞。看心的出發點,出發點是好的,那麼就是變通,出發點不好那麼就是走進了歪門。

第二、人性的陰暗和虛偽

人性的的陰暗面一開始是由於對自然的恐懼。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這樣的基因,因為對事物認知的匱乏,所以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奈情緒被深藏在心底的角落裡。

這種陰暗的負面情緒會懷疑和否定認知的一切,因為要把自己保護起來,所以表現出了對其他事物的傷害。

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選擇的是慈悲。用同情心和憐憫心去對待事物,所以這個陰暗面一直被深藏在人性深處。

虛偽是表現出來的不自信,虛偽是底氣不足的外在表現,其實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問心無愧,那麼虛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虛偽的人最終得到的只是更多虛偽的回報。

第三、窮生貧 富生慈

這個觀點當然也是片面的,窮生貧可以說成物質上的相對匱乏。但是身貧並不意味著精神世界的荒蕪,大部分人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富生慈是經濟實力的富餘情況下可以對弱勢群體提供幫助。這個幫助有的是真正的慈善,有的其實是為了功名而已,人面獸心的慈悲還是沒有的好。

而窮人就不可以慈悲為懷了麼?可以的,我們可以佈施微笑,佈施善意。所以窮富大體上只是一個人暫時的狀態,而人窮心善是一種更大的財富,為富不仁註定也會被大多數人唾棄。

所以對人性不能以偏概全,人性一開始是善的,所以我們要永遠保持善良的心,讓那些人性的弱點消失在慈悲之下。


半緣君生


人再窮也在奔波,為了生存而拼搏!富人永遠都是富不夠的!當然有時也會象餵雞一樣撒些粗食出去!這就是富人的善心!

窮與富骨子裡古來都是對立的。[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