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今年的餐饮市场有多冷,我们不必去看行业的报告,我们到街上去转转,有多少店铺在挂“转让”,有多少店门可罗雀……

我走访了许多四五线城市的近二十家餐饮店,发现今年小县城的呈现以下特点:

活得滋润的餐饮店

  • 老店,承载着一个城市居民情怀的老店。
  • 可承接大型宴会的店,小县城的婚丧嫁娶、乔迁、考取学校、整十生日都会以“礼尚往来”较多。
  • 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店,充分利用线上的流量,在网络本地生活中有较好的排名与评价。
  • 人际关系庞大的店,店主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可承接机关单位的消费力较高的群体。
  • 特色店,有特色,价格公道,有营销思维,如会员折扣、返券复购等。


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能承接宴会,是小县城餐饮的一个重要利润点

活得较艰难的餐饮店

  • 传统的土菜店、江湖菜店,装修老化。
  • 经营者大多厨师出身,不懂营销,菜品优势不突出。
  • 季节性强的店,如龙虾馆等。
  • 特色不明显,品类扎堆,消费者去消费理由不明显的加盟店或单品店。


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龙虾馆到了秋冬季,生意会冷得怕人

案例:某县的某美食广场的龙虾馆

基本情况

美食广场:这是一个小龙虾美食广场,60多家餐饮店,每家店都是小龙虾+淮扬菜模式(也有少量的其他菜系),每年的4月至8月的龙虾季生意较好,龙虾季一过,生意渐淡。近两年,该县城又新建了大桐农贸市场美食街排档、新世纪美食街,对该美食广场冲击较大。目前该美食广场有近半数餐饮店关门或半歇业状态,整个美食街一片颓势,给前来就餐的消费的感觉非常不好——谁都不想到一个冷冷清清的美食街去用餐。

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该美食广场一角

被诊断餐饮店:该餐饮店老板即主厨,从事烹饪工作近30年,小龙虾烧制水平较高,获得过全国大奖,烧的淮扬菜水平也较高。但老板不懂营销,也不懂管理,小店一直是由老板的夫妻俩以及老板的妹妹共同经营,闲时共三人,忙时会再雇佣两到三名小工。目前,该店一天只能接几单生意,营业额难破千元,还经常出现“大光”和“小光”的情况。(*大光:一天没有一单生意,小光:中午或晚上没有一单生意。)

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被诊断饭店门头


小县城的餐饮店如何度过消费寒冬 结合实例谈谈传统餐饮店的升级

淡季的菜柜

升级空间

老板目前对该美食广场没有信心,并且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佳,希望在原有基础通过经营思路的转变,能对生意有所改善,希望:

  • 不投入资金。
    不希望对装修进行升级改造,所投的预算不超过2000元。
  • 不增加人手。不增加厨师,节省员工开支,人手仍为厨师一名、打荷一名、服务员一名。

解决方案

该美食广场的整体氛围难提升,单凭独店升级形象,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传统的菜品升级、形象升级、营销升级的意义并不大,准备跳出传统思维的圈子,拟进行以下操作:

  • 主攻外卖

无论经济如何下行,外卖是刚需市场,生意都不会差。该美食广场3公里范围内有丰富的居民区、办公室及商业区,外卖消费群体潜力巨大。

该店的外卖餐品定位为小吃化的淮扬菜正餐,前两月以满减和折扣型的让利促销为主,第三个月开始做付费曝光。

  • 涉足培训

该店的老板是在全国龙虾烹饪大赛中获奖的名厨,上过央视二套的《消费主张》节目,有两个注册商标,同时还是荷叶龙虾的发明人。拟对该老板进行形象升级,一周抽出一天时间进行菜品制作的视频拍摄,然后将这些视频投放到快手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招生,同时可以销售龙虾外卖。


目前,该店已正式注册外卖平台账号,外卖的菜品及套餐方案正在研讨中。小编会在后面的文章或微头条中持续跟踪该店升级的进度,并分享经验与教训给各位网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