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一、 和父母一天说不了10句话,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同事大林一说起16岁的儿子,就一肚子的怨言:

“小时候像个跟屁虫一样粘我,什么事都和我说,可现在,对我们什么都不愿意说!”

“一进门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戴着耳机,闷头做自己的事情,你问他什么,都是‘嗯’、‘还行’、‘就那样’,有的时候一天都说不了10句话。”

大林感慨:“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太叛逆了!”

我不禁想起了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答。

问题是这样的:你和父母有深入的交流吗?

一个13岁女孩的回答获得了高赞:

“我连一句话都不想跟我妈说,哪怕是再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会指责我。比如我感觉考试成绩不太好,就跟她说我没有考好,她会说:‘嗯?为什么考不好?你怎么复习的?’然后,她就生气了。后来,我就什么都不想跟她说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始终黏着自己、无话不说的孩子,却不知不觉中变得与父母无话可说,仿佛对父母筑起了心墙。

但孩子也是一肚子委屈,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甚至在遇到伤害的时候,都不会第一个向家长求助。

很显然,我们的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

“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二、不接纳性语言,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

从小,我们更多听到的是: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就是太粗心了”

“妈妈对你严格要求,是为你好,有什么好哭的?”

“你看看人家,成绩根本不需要操心……”

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沉甸甸地压在孩子身上。

家长会这样说,

一是源于教育方式的代际传递

家长认为,老一辈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那么顺理成章,也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多“敲打”:

很多家长秉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理念,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对孩子不好的地方多批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是源于家长认知的盲区:

很多家长意识到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但他们并不知道,除了现有的言语表达之外,还有另外的表达形式,那是他们知识的盲区。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切便无从改变。

但是,这些充满了评价、责备、批判、教训、教化、警告和命令的语言,都是“不接纳性语言”。 心理学博士托马斯·戈登认为,不接纳的语言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让孩子不再和父母交流。

与之相反的,则是“接纳性语言”。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提出,家长应该使用“接纳性语言”去重构亲子关系的大厦。

“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三、 接纳性语言的力量

著名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孩子的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她自己”的所有要素,就像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称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一样。

孩子就像一颗种子,自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成长能量。接纳就像土壤,能让孩子释放并施展自己的潜力。

1.接纳性的语言,让孩子敞开心扉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和父母说实话,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在忐忑:

“爸爸妈妈会相信我说的话吗?”

“说了以后,他们可能还会批评我,我还是不说了吧?”

其实不仅是孩子,任何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趋利避害。所以,一旦有怕受到伤害的心理,孩子就可能编瞎话,或者沉默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湖南一个12岁的女孩,离家出走,搜寻几天后在江边发现已溺亡。出走的原因是因为多次偷家里的钱而被父亲暴打。这个孩子原本很乖巧,以前也从未发现品行上有问题。在孩子死后,她偷钱的原因才被曝光,原来是班上一个男生一直向她勒索钱物。

想想孩子在受到伤害无人可求助的时候都不敢告诉爸妈,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如果父母在平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接纳,感觉到父母给予的信任和足够的安全感,她就可以畅所欲言地把关于自己最坏的事情告诉父母,这样的悲剧也就完全可以避免。

接纳性的语言会让孩子打开心扉,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告诉父母。

2.接纳性的语言,让孩子更自信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丁·泰彻教授经过研究发现:言语暴力会对人体的大脑三个部位产生影响:大脑胼胝体、海马回、前额叶(这三个部位是人体主管感知、情绪和思考决策的区域)。

长期遭受言语暴力的人,由于这三个区域被反复刺激,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求存模式”,慢慢地会发展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徐静蕾是娱乐圈有名的才女,人长得漂亮,会演戏,会拍电影,会写书,还因为一手好字开创了“方正静蕾简体”。可就这样一个公认的才女,却因父母的打击式教育而深深自卑,一度怀疑自己,甚至差点放弃学业。

某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她,你这么优秀,小时候父亲一定会常常夸你吗?

徐静蕾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来没有”。

徐父给出的解释是,谦虚是美德,批评是鞭策,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更优秀一些。

但是,在徐父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徐静蕾,自卑情节根深蒂固。即使后来名声大噪,仍然对拍戏没有信心。

孩子的内心一旦被贴上 “我不够好”的标签,就很难再取下来了。 当父母充分接纳孩子的时候,“出错”就不再是令人恐惧的,而是充满契机的,孩子就能够重新积蓄勇气,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尝试中。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很多是来自父母的接纳和肯定,这是孩子一生温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3.接纳性的语言,促成孩子建设性的转变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纳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希望如何成长,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使自己更有作为。

我女儿最近的英语测验没有考好,老师对她说:“你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这不应该是你的正常水平啊!”

其实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并不是拔尖的,但老师这样说,对女儿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她回来开心地和我们分享了老师对她的评价后,主动拿着书,进屋复习去了。

聪明的老师和家长,知道用语言来肯定孩子,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强调他的缺点和弱点。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小时候口吃,面对别人的嘲讽,他很自卑。但他的母亲却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舌头跟不上聪明的脑袋。”

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妙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使我抖起了精神。”

一句接纳性的语言,改变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四、家长应该怎样使用接纳性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呢?

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给出很多建议,我将它们综合整理为以下两点。

(一)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要求父母不对孩子的话发表任何意见和判断,既不要批评也不需要赞美,既不去分析,也不尝试给出解决方案,只需要理解并且共情孩子。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说的话被人听见了,和父母的谈话可以让他将情绪释放出去,而父母愿意接受他这些情绪。

首先是倾听。

沟通始于倾听。通过倾听,了解孩子通过语言想传达的信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非语言暗示,比如肢体语言、语调等,看看孩子是否在避免什么话题。

其次,家长应该做出理解的回应,帮助孩子说出感受。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在沟通时,要尝试对对方的感觉和说法做出回应,让她觉得你真的理解。

第三,在倾听过程中,家长要避免掉入情绪的陷阱。

无论孩子在说些什么,或者如何交流,家长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想要表达的东西上,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我们来举个例子:

孩子说:“悦悦什么事情都要按她的意思来,不然就不高兴,我不想和她做朋友了!”

家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太情绪用事或者不够大方,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看得出来,你不太开心,你和悦悦吵嘴了是吗?”(说出她的感受,共情)

接下来她可能会说:“是啊。今天下午……”巴拉巴拉告诉你事情的经过。 “但是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不和她玩,我就没有朋友了。”

家长可以给出回应:“你怕说出你的感受,就会失去这个最好的朋友?”(说出她的感受)

倾听是一种态度,让孩子知道,他是被接纳的,被理解的。

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说:“倾听就是爱,倾听中有医治。”

当父母能够倾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孩子会在和交谈中体验到被人理解。这种体验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结,孩子会感受到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和关爱,甚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

当然,积极倾听的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在实践中反复训练。

(二)使用“门把手”法

“门把手”法,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回应孩子的需求时,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和想法,而是

邀请和鼓励孩子多说一些开启一扇“沟通之门”。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家长在积极倾听后,可以回应孩子:“你担心说出你的感受就会失去这个朋友,是吗”(鼓励孩子多说一些)

她可能会说是,然后进一步深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能会说:“嗯,也不一定,也可能……”然后她会试着更清楚地向你表达她的感受和所面临的问题。

“门把手”是一个引子,让孩子能更多地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推荐几个常见的门把手:

“真的呀?”

“我明白了!”

“你还真别说。”

“给我讲讲。”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这些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却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它们为他开启了一扇沟通之门,遨请他开口说话。

面对这样的态度,孩子感到自己充满价值、受到尊重、备受重视、受到接纳时,他们就会一跃而起,尽情表现,又怎么会不愿意和你交流呢?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当家长学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蹲下身来”,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孩子自然就会愿意打开心门。

“我一句话都不想和我妈说”:孩子叛逆难沟通,关键点是这5个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