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中老年中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上个月,连续两位高中同学询问我,得了中风怎么办?

一问,才知道他们家里老爸、爷爷都中风了,都被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路走不了了,话不会说了。

还没过几天,家里又有一位大伯,突然逝世,居然也是中风,年仅56岁,儿子尚未娶亲。。。

半个月时间,接连三起中风惨剧。

别人的惨剧虽然未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听多了,你还是会觉得人生有一种无常感。

一个好好地人,真会突然之间,说倒下就倒下。

可怕的中老年中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中风,从古到今,在中医科里都算重症,翻看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首篇必谈中风,几乎没有例外。

在很早很早之前,医学家门认为,中风,就是外面的风吹得人得了重病,甚至能把人吹的口眼歪斜,四肢抽搐,半身不遂,昏迷死亡。

听上去是不是很搞笑?但这种搞笑的思想曾残存了很长很长时间。

可怕的中老年中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直到明清时期,医家们逐步有了质疑,他们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比如:

外面的风再大,怎么可能会把人吹死吹瘫?而且,为何老年人才患这种病,青年人不得?难道,风还会有目的的选择病人?

很显然,这根本不是什么“外风”的问题,而是人体本身出毛病了。

于是,他们推翻了“外风”理论,逐步建立起“内风”学说。

这个学说的倡导者是两个超级中医大V:张景岳和叶天士。

他们认为,中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年老之后,肝肾逐步亏虚,水亏不能涵木,则肝木化风而鼓动上窜,内风往上一冲,就会导致头目眩晕;内风一旦走窜到四肢,就会导致四肢隐隐发麻。

请注意:眩晕、四肢发麻、口唇发麻,这就是相当明显的中风先兆了。

如果及早处置,还可以避免这种灾祸。

处置的方法,那就是滋补肝肾,平息肝风。平时多用一些补肾、滋养肝脏的药物,如左归饮、地黄饮子、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如果痰多,还要及早化痰。淤血多,还要化瘀,用补阳还五汤。因为这些淤血、痰饮不除,很容易加重病情。

但是,往往很多人并没有这点医学知识,所以并不会引起注意,也没有防范的举措。

等到情况一步步深陷,最后就会突然来一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好人变成半残,这就是一个晴天霹雳了。

但还有更恐怖一种情况:有些人一旦发病,就会牙关紧闭,口里吐出一些黏糊糊的痰液,双手紧攥,干脆昏迷不醒了,这种情况叫“闭症”。家人看了能吓个半死。

什么原因?这是内风裹挟痰液,蒙蔽了心窍,是不是把心给闭起来了?所以叫闭症。心主神明,神明一旦被蒙蔽,整个人就昏迷了呀。

所以,这种治疗,要除痰化痰、豁痰开窍为先,用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但有一点,必须要先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痰是热痰还是寒痰:热痰用安宫,寒痰用苏合香丸,用错了更麻烦。如何分辨,请看舌头,黄苔是热,白苔是寒。

一定要注意啊,看舌头是辨别寒热的最简单方法。

可怕的中老年中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在中风里,还有一种最危险的,被称之为“脱症”,病人昏倒时,会流大量的汗,大小便失禁,脉象几乎摸不到了。

这种危急情况下,多一分钟,病人离死亡多进一步,所以,根本来不及什么化痰开窍,什么滋补肝肾了。。。。最最都会最要紧的,就是回阳救逆,别让他汗脱而死才是当务之急。

用什么?附子、人参、生脉散。。。。可惜,在现代社会中,用这个的机会几乎为零了,因为根本来不及,还是打120为先啦!

对于中风后遗症,像语言困难、运动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困难等等,建议大家选择针灸善后,疗效可观,绝不忽悠,这个天津中医药附属医院有大量研究,创立醒脑开窍针法,石学敏教授是里面顶尖权威。

列举常用治疗中风药物:

滋补肝肾:生地、白芍、玄参、枸杞、山萸肉等。

镇肝熄风:钩藤、石决明、生牡蛎、龟板、代赭石。

化痰:半夏、竹茹、陈皮。(胖人、舌头白腻)

豁痰开窍:胆南星、石菖蒲、郁金。(昏迷)

搜风通络祛风:全蝎、僵蚕。(麻木、半身不遂)

瘀血: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鸡血藤(看舌,有瘀斑 )

回阳急救:人参、附子、五味子、麦冬。

二便不通:大黄、芒硝(注意用量,过多伤正)

中风病人生活一定要禁忌:

戒怒:怒会增肝火,肝火一升,大难来临。

行房一定要节:肝肾本不足,经不起大动作。。。

合理运动、言语训练,对后期恢复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