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地域辽阔,经济文化繁荣的唐朝,随着各国人民之间交往日益密切,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封闭思想桎梏,思想意识上逐渐开放。对于女性的宽容程度前所未有,在这样轻松包容的环境之下,他们“以胖为美”敢于展现最真实的美,大环境让唐朝多样化的服饰更加具备美学与人味儿。

一、开放的民风下,“以胖为美”的唐朝女性自我认同感极其强烈,上承历史源头,下启后世径道地服饰文化应运而生

大唐帝国建立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极其繁盛的时期也随之而来。众所周知,唐朝地域辽阔,经济文化繁荣,思想意识上也较为开放。开放的环境下,对外交流逐渐频繁,服饰上越来越丰富多彩,明艳动人。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是唐服饰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国力兴旺的唐朝时期与邻近各国如日本、朝鲜、波斯等国家文化交往较为密切,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经济上得以满足,促使唐朝女性对于服饰的追求愈发狂热。

女性的需求,促使服饰行业发展“百家争鸣,”服饰的种类越来越齐全,更加带动了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经济基础促使服饰发展,服饰发展把经济发展推到了另一个高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随着各国人民之间交往日益密切,唐朝人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封闭的思想桎梏,思想意识上逐渐开放。文化交流,使得唐文化日益多样化。宗教文化、异国文明、不同习俗之间,相互交融,兼容并蓄。思想开放后的唐朝,和以往封闭的朝代有所不同。对于女性尤其宽容,宽容程度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唐朝人自信勇敢,自我认同感极其强烈。这样的自信心使得他们也极具创造力,敢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外来文化也乐于摸索学习。

如此包容的国风,与其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民风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唐朝推崇“以胖为美”的文化,在这样轻松包容的环境之下,他们敢于展现最真实的美。

对待女性的尊重与包容,可以看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是得到足够的肯定的。这样的肯定,可以说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唐朝多样化的服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是唐朝具有时代特征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上承历史源头,下启后世径道,和其他艺术一同创造了唐朝辉煌的文化,在服装史上令人诧异,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二、隋唐至五代时期,受到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的唐朝服饰发生了由“保留传统到束腰露胸”的变化

隋至初唐期间,女性服饰以襦裙装为主。指的是女子上身着短袖或者衫,下身着长裙,或在肩膀上加上披帛做为装饰的传统装束。这样的穿着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服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服装史上经典的搭配。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在发展之初,裙的色彩以黄、紫、绯最为流行,盛唐后随之减少。这样的服饰一开始流行于贵族女性之间,随之发展,各个阶级争相效仿。贵族女性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拼接不同色彩的裙料,做成时尚的长裙。随之发展,各个阶级争相效仿。在唐中期,尤为盛行。

除此之外,在贵族妇女当中,还盛行轻薄透明的花笼裙以及羽毛、丝、罗捻织成的白鸟毛裙。普通妇女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石榴裙,我们现在所说的“拜倒在石榴裙下”也是从当时的服饰所演变而来的。

隋末唐初时期,胡服最为盛行,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的商贸往来、丝绸之路商队日益壮大,世界各国文化带入唐朝,对唐朝服饰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胡服,让人眼前一亮的印度、波斯等图案,让人不禁赞叹并且效仿。以长安、洛阳为首,掀起了一股“胡服潮流。”此服饰需要配小口裤,尖头的绣花鞋或者软靴子。后来受波斯翻领文化的影响,出现坦胸无领、紧身窄袖的短襦穿法。

加之有印花图案的批帛,两米长,用于批搭在肩,盘绕在两臂间。 当时唐朝士庶子女与贵族子女间并不是完全一样,穿搭上有所区别。士庶子女只能在室内搭批帛,出嫁时则需要批帧子,二者之间的界限却没有很明显。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天宝年间,头戴软脚蹼头,身上穿着圆领泡衫,系革带,穿皮靴的男士穿法早妇女当中流行开来。和其他服饰一样也是最先在皇宫盛行,后来逐渐在民间普通妇女之间流行开来。

女着男装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一直以来都可以称得上是极为罕见的一种现象。封建时期,女子穿男士的衣物,甚至可能会被说不恪守妇道。

在唐之前的汉魏时期,也有过女性男性在服饰上差异非常小的情况。但在唐朝这个时期,受到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普遍的。

盛唐之后,胡服也就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宽松有袖子的衣衫逐渐取代皇宫里窄小的服饰。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以保暖为主要作用的回鹘装开始广为流行。人们对于唐代女性的装扮,经常会概括起来“慢束罗裙班露胸,”其实这样的穿着并不是在当时任何人都可以的,只有有身份的才可以这样去穿着,平民百姓是不可以这样半露胸的。

宫廷贵妇们尤其喜欢大红色主调、宽阔边缘领袖的服装,并且佩上“回鹘簪,”簪上别形状各异的金冠,加之精美的首饰做为点缀。

鬓簪花钗、宽袖明衣、抹胸内束、批帛绕臂、以花为饰、足高头履,这就是盛唐时期女性多出席宴会时的盛装装扮。装饰独特,集高贵典雅华丽于一身。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晚唐、五代时期,梳髻衫儒、宽衣大袖、长裙平履成为一时的风尚。当时,唐朝的妇女们除了穿着衫襦之外,还会穿半臂的上衣。半臂一开始多为宫廷女性所穿着,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成为当时一时的风尚,但是一般家庭管教较为严厉是不被允许穿这样的衣服的。

到了唐朝中期,半臂逐渐少之又少。大多数女子开始束着无裆裤在小腿上,从膝盖直至脚踝。它属于女性的一种内衣物,可以搭配裙子穿着。

头发上别高髻和簪花、戴步摇珠饰、长袖长裙、束带佩玉、脚穿浅履,这是唐晚期到五代典型的妇女的装饰。

三、唐朝服饰的多样化,不仅仅意味女性地位的提升,更启发了文人创作灵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审美

诗人李白曾经在《清平调》提及“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俯瞰露华浓”的诗句,诗人是在设想云朵和杨贵妃华丽相媲美,从而展现唐代女子服装的艳丽。以及上文提及的“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言论,都是以唐朝服饰文化为背景的,换一句话来说,唐朝浪漫多姿的服饰启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词句。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思想开放的唐朝,与异国的频繁交往,交流密切。使得服饰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引进了异国特色产品,融合本国的产品,兼容并蓄,在此基础上形成其独具风格的本国产品,带动经济繁荣发展。

封建时期,女性的地位一直居下。唐时期开明的国风,对待女性宽容度前史未有,,很多艳丽、多彩的服饰女性也是可以去大胆穿着的。对于女性来说,女性服饰的多样化,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升。

女性服饰往往也会被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审美,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服饰穿着上不仅仅可以有外在之美,秀丽多姿、不胜枚举;女性服饰亦兼内涵之美,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服饰文化,很好的衬托了一个大唐盛世。

女性服饰不仅仅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审美,且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也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直至今日,很多人心中仍然会留有唐时的审美。

唐代当时服饰上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也并未过时,对后世的服饰发展一直延续至今。例如唐代缠枝纹就很好的在现代得以运用,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意蕴。

不仅仅对于文化,经济上的影响,服饰文化更是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后世的我们,在参考学习唐朝女性服饰文化的同时,更能够对其相应时期的政策进行分析,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唐朝政治文化提供了参考。

传统襦裙到束腰露胸,唐朝女性是如何摆脱封闭思想桎梏的?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运用着诗人们在服饰启发下的诗词句子,我们仍然保留着唐朝珍贵的服饰纹样,依然学习着唐朝开放的民风,甚至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国家,仍然会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以此可见,的确是影响深远。

服饰作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其发展只会越来越兼容并蓄,绚丽多姿。不管如何发展变化,唐朝服饰文化发展一定会给到我们启发作用。

文献:

《唐朝女子服饰》

《唐朝女子服饰研究》

《唐朝服饰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