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中,翁同龢為什麼處處跟李鴻章作對,他倆有什麼恩怨?

宋安之


這玩意兒頭頂著忠君愛國,卻一直在誤國誤民,他疏理戶部的時候一兩銀子也不撥給北洋水師,全是李鴻章自己在想辦法,乾的唯一一件有用的事就是上報慈禧辦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但是這件事確險些讓中國失去大片領土!當時這案子在李鴻章手裡卻實是可能不會給翻案,至少是暫時不能翻案,不是因為李鴻章他們沒人性,而是那個時候權衡再三不翻案比翻案更合適!因為當時左宗棠在新疆打仗,錢糧都是靠江浙一帶供應,而這一帶的很多要員都是左的人,他們源源不斷的為西北送去錢糧兵源支持左宗棠!一旦出了事,西北就會出了亂子,事實也確實如此,小白菜一案牽扯出左宗棠一派大小官員幾十個,一度讓後方業務陷入癱瘓,險些讓左宗棠的收復新疆的計劃泡湯


瘋顛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又主管戶部,而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兩人都是晚清時的重臣。但是翁李兩人一直不對付,關係很差。兩人矛盾的根源還是因為政治陣營不同,其次才是私人恩怨。

確實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年因為曾國藩彈劾了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結果導致翁同書被流放伊利,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也因為此事氣病而死。所以翁同龢把曾國藩記恨在心,而幫助曾國藩起草奏摺的李鴻章也被翁同龢記恨,此後兩人一直不和。

翁心存之死和翁同書被流放兩件事確實是翁同龢心裡一根刺,要說他因此記恨曾國藩和李鴻章也不奇怪。不過翁同龢好歹也是久經宦海之人,如果光這麼一件事,不至於和李鴻章頂牛這麼久。他後期和李鴻章不和,最主要還是因為光緒和翁同龢一直把李鴻章當做後黨骨幹。

自辛酉政變以後,慈禧就垂簾聽政,參與朝政。以後慈禧不斷累積自己的勢力,在藉著中法戰爭之機把恭親王奕訢開革出軍機處以後,慈禧就獨掌大權,控制了朝政。光緒雖然是皇帝,在面對慈禧時也是戰戰兢兢。

雖然後來慈禧說要還政給光緒,自己去頤和園頤養天年。但是實際上慈禧對於朝堂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這就讓光緒很不爽了,他一直想找機會慢慢把權力都抓過來。因此在晚清時節,就出現了帝黨和後黨兩個陣營。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自然是帝黨骨幹。李鴻章則因為是慈禧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被他們當成了後黨,翁同龢一直想把李鴻章搞下去,以削弱後黨力量。

所以翁李兩人是政治陣營相對,加上私人恩怨,所以才會成為死對頭。


不沉的經遠


我們還得從最開始倆人的出場說起:

慈禧皇太后執意要過六十大壽,還放出話來,誰要讓她這個生日過得不舒坦,她就讓誰一輩子不舒坦。

果然,第一個讓她不舒坦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戶部尚書閻敬銘,他明確告訴慈禧太后,戶部沒銀子,頤和園工程必須得停,氣得慈禧大喊:

“你給我滾!”

閻敬銘也很有骨氣,甩甩袖子:

“臣不滾,臣自會走!”

就這樣,閻敬銘當場被擼了職,隨後慈禧換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兼戶部尚書,這下子換李鴻章著急了……

一、

慈禧一發怒,光緒帝也嚇得跪倒在地,他的道行還是太淺,拿著請停修園子的奏摺,嘴上說支持修園子,以為能影響慈禧皇太后,他想得太簡單了。

而這個閻敬銘,想必也是光緒帝指使他進諫的,希望能讓慈禧太后迷途知返,可惜,他還是失策了。所以看到閻敬銘被趕走,他想求情,又不敢的表情,著實可憐。

李蓮英還是相當聰明的,一看氣氛僵住了,馬上喊了一句:

“太后有旨,李鴻章覲見!”

見到李鴻章,慈禧太后的模樣才稍微好了一點,互相寒暄之後,李鴻章刻意把話題往養生上提,還講了自己的三個心得:

第一是,孔聖人說的食不厭精,自己最愛吃清蒸鱸魚,人送外號李鱸。

第二是,每天清晨要散步,還專門提到是恩師曾國藩給定的早課。

第三是,由於脾氣暴躁,所以常做怡情的事,平時澆澆花,弄弄草,養養鳥

李鴻章說這三個心得是有目的的:

先是講了個自己的笑話,以此闡述別人給自己起外號是無心之舉:

“他們也沒什麼惡意,我也懶得生氣。”

以此來勸慈禧,閻敬銘並沒有惡意,沒有必要生氣。

第二條心得,則是表明自己的態度,自己是曾國藩的人,這樣就避免了自己暗中替閻敬銘說好話,並被打成同黨的可能,畢竟曾國藩跟翁同龢有嫌隙。

第三條則是引出本次前來的主要目的,一是把自己的得力部下盛宣懷推薦給慈禧太后,同時通過一隻鳥來哄太后歡心,以達到自己要銀子的目的。

二、

不過他那點小九九怎麼逃得過慈禧太后的眼睛,當然知道他此行的目的,誇獎他這點事還放在心上。

李鴻章一句:

“太后之事無小事!”

慈禧誇他是忠臣,李鴻章講翁同龢和閻敬銘都是忠臣,慈禧也就不再跟李鴻章打啞謎了:

“行了,你別拐彎抹角替閻敬銘說話了。”

不管李鴻章怎麼陳述北洋水師需要銀子,慈禧都不為所動,最後讓他找新任戶部尚書想辦法,而這個新任戶部尚書便是翁同龢。

一出門,這倆人就掐起來了,翁同龢先進攻:

你李鴻章經營北洋水師,六年就花了三千多萬兩銀子,號稱遠東第一水師,既然已經成了最強水師了,為什麼還總是要錢?

李鴻章反擊:

“翁師傅文章做得好,可於兵事,確實需要歷練啊!”

翁師傅滿腹經綸,就算是不吃,十年八年的也沒事,北洋水師不吃飯可不行啊,翁同龢反問一句:

“中堂上馬殺賊,下馬也殺賊呀……可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堂這千古之論,那也是章句小楷寫成的文章啊!”

李鴻章宣傳了二十年的日本威脅論,翁同龢早就聽膩了,根本不屑一顧,同時說了一句話:

“那是你北洋的事,你找我幹嘛?”

氣得李鴻章直罵娘,那麼翁同龢為什麼要處處跟李鴻章作對呢?

三、

其實他們是有淵源的:

剛才翁同龢提到“中堂上馬殺賊,下馬也殺賊呀”,這句話是有典故的。這還是很久以前了,洪秀全起義後,攻城略地,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當時是安徽巡撫。是決策接連失誤,最後在太平軍兵臨城下時,丟盔棄甲,竟然棄城逃跑。

曾國藩實在看不下去了,忍無可忍,參了這個翁同書一本,而這份奏摺,就是出自李鴻章之手。當時朝廷給翁同書判的是斬立決,消息傳到他老爹翁心存耳中,竟然把老頭子給活活氣死了。

而翁心存此時是同治帝的老師,帝師都被氣死了,慈禧太后也就心軟了一下,把斬立決改成了流放,翁同書被流放不久就死了,這讓翁同龢懷恨在心。

畢竟曾國藩勢大,翁同龢無可奈何,但對這個代筆的李鴻章可就不那麼客氣了。所以,他在劇中說的這句話,就是暗指這件事,不光我翁同龢會做文章,你李鴻章更會做文章,還會殺人呢!

雖然倆人不對付,但畢竟都是朝廷大員,表面上的客氣還是得保留的,但操縱輿論,還是很在行的,不要以為現在的人會操縱輿論,那時候的人也會。

翁同龢說李鴻章是:

“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鴻章說翁同龢是:

“司農常熟世間蕪!”

這兩句話也成了晚清有名的對聯,說的是李鴻章,李合肥吃肥了,但天下瘦了,翁同龢,甕常熟吃熟了,而天下荒了。

四、

雖說倆人是個人恩怨,但背後卻是兩大勢力在爭鬥,可以說李鴻章的背後,是曾國藩那一派,湘軍(淮軍)派。翁同龢屬於保皇派,也是頑固派,雖說在戊戌變法過程中跟慈禧有爭鬥,但他是慈禧這一邊的。

因為兩次鴉片戰爭,讓清政府意識到了軍事實力的差距,隨後的太平天國運動,更是揭開了大清朝的遮羞布。這種情況下,是曾國藩為首的地方漢族武裝,拼命捂住了大清朝的光身,維護了臉面。

但等到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主要矛盾就轉移了,慈禧皇太后必然不會容忍眼皮底下有這麼一支力量的存在。

李鴻章一手創建北洋水師,當然有清朝廷威懾鄰邦的作用,同時也讓清朝廷對李鴻章有所忌憚。

這就是翁同龢為什麼講,那是你北洋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因為他們潛意識中就把北洋水師當成了李鴻章的私人部隊,一旦被視為了私人部隊,朝廷怎麼可能還會無限制的投入軍費?

清朝廷一方面也指望這些漢人武裝維護統治,一方面也要時刻壓制他們。所以,動不動就剋扣點軍費,挪用點軍資,要麼就打打大將屁股,總之,不讓你那麼舒服。

實際上,李鴻章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權勢,也能自己去籌錢,劇中就有他要找外國銀行借款的事,但事實上他不能這樣做。

如果他這樣做了,那就更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北洋水師究竟是你的,還是朝廷的?

所以,面對軍艦落後,武器陳舊,彈藥不足的情況,他也只能找朝廷要,找慈禧要,而慈禧任命翁同龢任戶部尚書,就是告訴他,沒錢!

五、

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只能儘可能的消減軍費,甚至連燒的煤,都用劣質的,導致發動機損害嚴重,速度更加緩慢。

彈藥也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兩艘鐵甲艦鎮遠和定遠,主炮炮彈僅有3發,打完就沒了。甲午海戰中,濟遠號管代方伯謙“臨陣脫逃”,後來被斬首了,實際上,事後回想一下,是他主炮打光了。沒辦法,能傷敵艦的只剩尾炮,他調轉船頭,是為了用尾炮攻擊。

當然,這只是一種設想,具體情況已經不得知了。

這種軍費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參戰,必然會失敗,翁同龢還在火上澆油。你李鴻章建北洋水師,耗費了幾千萬兩銀子,號稱遠東第一的艦隊,就這麼不堪一擊,銀子是不是都被你貪汙了?

李鴻章也沒辦法,出戰是死,不出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把剩下的軍艦龜縮到威海衛,期待英法來調停戰爭,於是被日本一鍋端了。

翁同龢繼續在光緒帝耳邊吹風,你李鴻章就是避戰,就是怕死,最終逼得李鴻章把陸軍也派上去了,同樣是慘敗。

於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不復存在,其所率領的淮軍也在陸戰中被打得七零八落,受了重創,退出了舞臺。

大清國內能威脅朝廷的軍事力量就此消亡,雖說割地賠款,但慈禧皇太后,想必睡得更香了,畢竟苦的是老百姓,苦不到他皇太后。

而翁同龢不僅沒有被怪罪,還成了維新派的領頭人物,深受慈禧和光緒帝信任。

當然,也不是給李鴻章洗白,他也有私心在裡面,但大清朝腐敗至此,各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兵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只是苦了那支北洋艦隊,2018年,在大連灣黃海海戰舊址附近,打撈上來一艘軍艦,它就是“經遠號”,在上面還出水了很多步槍子彈殼。這是軍艦啊,彈盡糧絕之下,士兵用步槍對射,足可見他們的英勇。

也從側面說明,北洋水師,確實缺大炮的彈藥,嗚呼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