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聊《金刚经》68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

今天是系列的第68期,咱们读金刚经的最后一段: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我都记不清这是佛陀第几遍劝您要布施,要法布施,这法布施要比财布施重要,法布施要比财布施获得的福报大得多。法布施才是度人,度众生,这可是佛陀在这部金刚经里最后一遍说了。您听了以后要是再不批评,转发,您可就真白听了。接着: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怎样才是给人家演说金刚经的正确姿势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如不动就是佛陀的智慧和证得的境界永存,常在,无生灭,无增减。

一直试图琢磨,这两个如字到底是好像,好比的意思呢还是应当,依照,顺从的意思呢,要不然是就是沛公起如厕的那个如,是去,往的意思。好像哪个意思都不对。

很有可能啊,这个如如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创造,他呀和真如,一如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如来的智慧和佛陀证得的境界。不再掰开来纠结了。下面最后一个四句偈来了。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最简聊《金刚经》68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

为什么在演说金刚经的时候要秉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原则呢,就是因为咱们这个世界的万有就像午夜的一场梦,就像月光里的婆娑的树影,就像孩子吹出的一串肥皂泡,就像秋天早晨的露珠,就像雨夜天边的闪电。哎,您就要这样看待世间万物,人生甘苦。

关于佛陀的这首偈颂,很多法师非常细心,认为梦幻泡影和露水,闪电不是一类东西,譬如露水,闪电,气泡都是实有而不长久,梦和幻还有影就都是一类摸不到的东西,这一分别解释就又多了,糊涂了。您要再看玄奘大师的翻译: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又多了好多比喻,这要分别理解起来是不是更罗嗦了,跟您说别再纠结,简单理解,咱们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妄不实的,一切就像在梦里,别管梦里多热闹,都是白忙活,有空您看看唐朝的永嘉玄觉大师的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最简聊《金刚经》68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

接着经文: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到这儿,佛陀就把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完了,佛陀的四众弟子,和尚尼姑,男女居士,还有天道和阿修罗道的众生,都兴高采烈,高兴。但高兴还不算完,最关键的是结尾四个字,信受奉行,信受个啥呢?人生如梦,世间如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五阴炽盛,六道轮回。这就是佛陀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就是我们要信受的,那怎么才能从梦里醒来,离苦得乐呢,就要再说奉行了,要众善奉行,做好人好事莫求回报,一生努力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诸恶莫作,远离三毒。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就是佛陀教给你的修行方法。还有人问,既然是人生如梦,万法皆空,那又为什么不能做坏事,只能做好事呢?再最后说一遍,您若真的相信佛陀的三观,知道自己在梦里,您又怎么还会去偷,去抢?既然知道自己在梦里,为什么不舍得把自己的一切奉献出去,您要说不光舍不得,还要惦记着别人的东西,那必然是没有一念净信佛陀的教导。

嗨,还是问问我自己,一念净信没有,真没有,咋办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